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深化探源工程,让中华文明焕发时代光彩
2022-05-29 16:26: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成为指导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探源研究中传承历史文脉,讲好文明故事、展现中国形象。“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从巩义双槐树、偃师二里头到安阳殷墟、广汉三星堆……中华文明的历史轴线不断被拉长,历史信度不断在增强,文明细节不断被丰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深化中华文明探源,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帮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传承发展,涵养文化自信、凝聚前行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不忘本来,才能更清楚我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继往开来。《唐宫夜宴》上演了一场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被观众热捧,《只此青绿》“穿越”千年诠释宋风雅韵实力出圈,《典籍里的中国》钩沉典籍里的中国精神之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点燃人们蕴藏于心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与热爱,激发了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在交流互鉴中促进文明共存,展现大国担当、造福世界人民。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出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原创性贡献,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同绘就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黄威)

标签:中华文明;文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责编:吕霞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