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新华时论 | 让“零跑路”走得更远更好
2022-04-21 19:11: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1
听新闻

南京在全省首创的公共资源交易材料“零提供”举措,入选全国招投标领域推广借鉴的30项创新举措,将在长三角区域推广;东海县对个体户开展网上注册登记指导,在环节、材料等方面进行压减,今年第一季度全县日均“诞生”50位小老板;扬州、无锡两地职工退休,4月底即可“零材料”在线提取在长三角区域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6月底这一做法将扩大到全省。零材料、零跑路,这种便捷“极简模式”得到企业和群众普遍好评。

给材料“瘦身”,就是为群众“减负”。填报并提交材料,是群众和市场主体获取公共服务中的高频事项,材料过多过繁、重复注册提交,是让很多人感叹“办事难”的重要原因。推行“零材料”,整合共享数据、打通信息壁垒,不只省去繁琐程序、方便群众办事,还可以杜绝材料弄虚作假、监管查证困难等问题发生。删繁化简、去重除冗,是真正为办事群众减负松绑、为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务实举措。

这些年来,不少地方下大力气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零材料”目标有了更有利条件。过去,一些部门掌握数据资源,却不愿、不敢或不会共享。由于涉及部门多、环节链条长,还存在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等现象,一些地方的综合型窗口难建立、数据资料难流通、业务系统难协调。同时,由于业务办理流程不规范,办事指南五花八门,缺乏标准化的材料需求清单和责任清单,材料共享难以真正实现。这些问题,是公共服务改革中的“老大难”,也是办好民生实事的“堵塞点”。

推行“零材料”的步伐,还可以迈得更大、走得更远。公共服务审批犹如一条线路,设立站点越多,车辆行驶时间就越长。数据共享互通的确节省了节点之间的流通速度,但若节点不缩减,总体效率仍难有显著提升。因此,不仅要减去不必要的材料,还要减去不必要的环节。此外,随着数字化服务的普及和推广,“减材料”不仅意味着减纸质材料,也要将电子材料纳入“减负”视野。这既需要有关部门勇于“刀刃向内”、树立问题导向,摒弃本位主义思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作风,制定更加周密、规范、有效的制度与办法,该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可共享的共享,将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落到实处。

“零材料”改革,应推广到更多领域、更多场景,而且速度越快越好、力度越大越好。一方面,这关乎公众对公共服务质量的最直接感受,另一方面,也是衡量地方营商环境成色的“试金石”。当前,受疫情影响,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除了出台方方面面纾困政策,类似“零材料”的探索值得借鉴。比如,实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先享后申等,降低企业获取帮扶的门槛。同时,不断完善数据共享协调机制,进一步破解难点、痛点、堵点,持续提升用户体验,让“零材料”越来越多出现在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中。

“零材料”依托的数据共享、数据开放,显然是大势所趋。我省日前发布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打通数据共享开放大动脉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中也提到培育统一的数据市场。要实现这些“大目标”,不妨从多些“零材料”式的“小突破”开始。

(陈立民)

标签:
责编:戴凌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