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今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十四五”时期的关键之年,江苏作为经济和农业大省,坚定不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乘势而上、赓续奋斗,正以更切实的举措、汇聚更磅礴的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央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作出的重大安排,是党中央着眼于当前“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而作出的重要战略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统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各项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今年以来,江苏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设立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十四五”时期,计划安排65亿元,着力支持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和经济薄弱村发展长效机制。2021年,累计下达省以上衔接资金10.87亿元,支持全省超过740个帮促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明确衔接资金优先支持带动效益显著、低收入人口增收明显、利益分配向低收入人口倾斜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资金保障后盾进一步打造坚实。
坚持把做强农村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支撑。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新时期,面对蓬勃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势必要谋定而后动,把握新技术发展趋势,以新业态新模式赋予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新内涵。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的新技术革命成果赋能乡村产业,不断帮扶产业迭代升级,支撑引领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推动力。去年,江苏省明确实施新一轮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通过延伸新业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使农民就业增收从种养领域向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从农业单项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持续增收拓展,譬如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年综合收入超过800亿元,全省有近54万农民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平均收入超过4万元,比农民人均收入高60%,真正做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收入,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对于保护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活环境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探索建立机制向促进长治长效深化,完善以质量实效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工作推进机制,巩固拓展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近年来,江苏省编制新一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四清一治一改”村庄清洁行动,累计清除农村生活垃圾约605万吨,清理村内河塘沟渠、排水沟21万余处;累计建成融山水、田园、产业、乡愁于一体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46个......奋力走出一条符合江苏规律、切合江苏实际的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描绘出一幅田园乡村与繁华都市交相辉映的生动图景。
坚持把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保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人才振兴是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唯有持续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拓展乡土人才发展空间,激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做到“多方聚才、专业育才、用心留才”,才能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从而建立起“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强劲乡村人才队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人才队伍结构。江苏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围绕乡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乡村人才从哪里来、对乡村人才有哪些扶持政策等方面,明确提出重点培育壮大村产业人才、特色乡土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5种类型乡村人才队伍,力求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形成一批乡村人才振兴的“江苏样板”。
潮平岸阔催人进,奋楫扬帆正当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江苏正以昂扬姿态,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璀璨乐章,努力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迈出新步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