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既过、孟冬已至,长江江苏段绿树成片、野趣盎然,江豚戏水、白鹳浅飞,蓝天白云、鱼翔浅底。近日,据中国江苏网报道,长江常规鱼类资源也呈现明显恢复态势。2021年共采集鱼类57种,鱼类体重均值为89.09克/尾,较去年增加152.21%;长江刀鲚(俗称刀鱼)体重均值为77.6克,较去年增加8.4%;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水生动物,长江江豚种群相对稳定且呈增长趋势,验证了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呈现逐步恢复态势。这些数据说明什么?
这些数据说明长江大保护已经凝聚共识。北纬31度线穿过长江流域,孕育了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成就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念兹在兹、无日或忘。总书记先后在长江上游的重庆、在长江中游的武汉、在长江下游的南京三次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几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坚定“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摆在压倒性位置来抓,不断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如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普遍共识,共抓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沿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重化围江”难题取得实质性突破,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引领支撑作用持续增强。这些数据,就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的最好体现。
这些数据说明长江大保护已经快速行动。没有长江大保护的铁腕之举,就不会有今天江苏水清岸绿之景、文昌人和之相。江苏把沿江环境保护放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格局中来认识,更加自觉地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保护和发展长江,更加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更大力度扛起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今年1月1日,长江“十年禁渔”正式开启,江苏高度重视禁渔后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工作,系统掌握全面禁捕后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及变化趋势。扬州将占市域面积近三成的1800平方公里区域纳入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规划,在长江沿线实施300个重点减排工程、59个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关停小化工小电镀企业数百家,百里长江风光带已经成为亮丽景观。南通南部及沿江地区关停“散乱污”企业203家,腾出并修复沿江岸线5.5公里,打造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真正实现将绿色长江还给市民。南京市浦口区昔日厂棚林立的9.8公里“十里造船带”拆除企业30家,复绿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全面打造“春江十里”景观。泰兴、江阴、靖江、常熟、张家港等地均打造一批亲水生态特色示范工程。这些数据,充分展示江苏长江大保护已经在行动,落实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展现在沿江生态良好、景色优美的新风貌中。
这些数据说明长江大保护已经深入人心。“江上今年候不同,江豚冬日拜西风。”长江生态系统恢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生物多样性是否得到改善。以往,想在长江段看到江豚是“稀有”,如今,江苏多处江段屡现“江豚逐浪”“豚跃鸢飞”的生动景象。江苏人民长江大保护的意识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迅速,效果更加显现。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江豚救护基地,构建“水上、水下、岸线”立体监测体系,打造全国首个江豚书屋、江豚邮局,组织编写长江江豚保护与研究系列丛书,打造“守护江豚之都”公众教育系列活动品牌。扬州成立江豚保护协会,多个高校建立“佑见江豚”生态保护团队,开展江豚生存与保护现状调研,研发 DNA 循迹技术进行精准保护。江苏渔政部门持续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广大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水生野生动物的巡护救助,全民参与生态大保护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这些数据充分表明,留住江豚的微笑,呵护生命的长江,这是我们的责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长江江苏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精准对标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决策部署要求,坚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作为压倒性任务来抓,抓统筹谋划,抓协同发展,抓具体行动,切实为环境“减负”,为生态“增容”,奋力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好新时代的长江之歌。(丁新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