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精准供给”文化让群众乐享诗和远方
2021-11-11 20:22:00  来源:淮安新闻网  
1
听新闻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国各地“文化惠民”一直在行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让文明之花开满神州大地,让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文化大省江苏持续发力,努力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社会文明程度得到大幅提升,2020年全省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达90.42,居民综合阅读率90.19%。至2020年底,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5个,公共图书馆117个,博物馆345个,美术馆42个。全省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十二五”末不足0.16平方米发展到“十三五”末的0.37平方米,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同时,深入推进送戏、送书、送展览到基层,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与群众共享文化盛宴,一幅百姓文化生活的美好画卷正在江苏大地徐徐展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地文化惠民活动再次掀起高潮,与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如何让文化惠民政策真正做到惠及于民、浸润民心,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那就需要实现文化惠民的“精准供给”,变“我送文化”为“要我送文化”,提供订单式服务,真正满足群众文化需要。

“精准供给”文化首先要了解群众需求。除了派驻网格员和文化服务队伍上门征求群众意见,还可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站、微博、APP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与民众互动,高效便捷收集群众需求。同时,还要借助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变化,精准提供“套餐”服务,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精准供给”文化,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是基础。在努力把图书馆、文化馆、书屋等建到群众身边,把戏台搭到群众家门口,构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零距离”服务的同时,还要大力提升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设施的使用效率,根据群众需求特点和变化不断更新内容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赋予载体更多功能,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建方式增强造血功能,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精准供给”文化不仅要“供”更要“种”。要引导群众去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自主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打造更多“带不走”的文艺演出队,为地方培养更多乡土文化人才,留下文化的种子和沃土。同时深挖本土戏曲、民乐、红色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在传承非遗的同时润物细无声,让群众爱上文化,自觉地发扬创新文化,为本地文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共谱文化惠民的新诗篇。(赵芹)

标签:
责编:路航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