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用频密的脚步探访黄河,以发展的眼光思考未来,从时代的大局擘画蓝图。回首百年路,奋进新征程,弘扬黄河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提振高质量发展,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弘扬黄河文化,浇铸民族之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千三百多年前,诗仙李白一曲《将进酒》穿越时空,随着“几”字蜿蜒而下沁入炎黄子孙心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它落九天走东海、浩浩汤汤、万里胸怀,吸引无数文人墨客抒怀吟咏、挥毫泼墨;它奔腾不息、日夜兼程,孕育出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滋养了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战斗精神。保护黄河文化就是保护精神瑰宝,传承黄河文化就是赓续文明血脉、弘扬黄河文化就是浇铸自强魂魄。
保护生态环境,滋养黄河之美。“四渎之宗”的黄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中心,保护黄河、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有助于发挥黄河培根铸魂的作用,更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不竭力量源泉。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河流含沙量高、水旱灾害频发,治理难度较高。“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在总书记的擘画推动下,黄河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黄河整体面貌逐渐改善。那一泓绿水终究入了黄河,滋养黄河九曲回肠的自然美。
提振高质量发展,涂抹幸福底色。“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总书记的殷切期盼,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等九个省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环绕丝绸之路、聚焦华夏文明,对我国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相较长江流域及东部地区,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明显落后。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迈向共同富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供了更加具象的路径。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立足实际,探索特色,宜水则水,宜山则山。高质量发展之路已然铺就,古老河流活力悄然焕发,幸福黄河水指日可待。(朱丽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