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随后,一组“跨越55年的同一天”照片被网友积极转发,它不仅仅记录了中国航天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更加彰显了中华儿女同心共筑航天强国梦的精神赓续轨迹。
九天揽月,踏梦而行,引领航天迈向“新高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星空的探索就从未停止。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天文学家就已经开始观测日食,战国时期齐国甘德、魏国石申的《甘石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天文学著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重点工程接连实施。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03年10月16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航天员杨利伟安全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10月6日,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史上重要时间节点,这一系列的航天成果始于中国人对梦想的执着,对航天强国的追求,助力航天事业砥砺奋进,不断达到“新高地”。
自力更生,守正创新,激发中国航天“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迈向航天强国、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创新的智慧和探索的勇气。面对国际航天航空技术封锁的背景下,几十年来,中国航天团队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航天强国”梦想融入在每一位航天人的血液中,在航天高新技术中不断突破,解决了一项又一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取得了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力促中国航天从一路“跟跑”,到“并跑”,甚至“超跑”。如今,中国神舟飞船再叩苍穹,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中国航天正一步一个脚印向着中国航天强国梦稳步前行。
同心同力,苦干实干,擦亮中国航天“新名片”。历经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我国航天工程起步晚、基础弱、底子薄,老一辈航天人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隐姓埋名,同心同力,苦干实干,在荒芜的戈壁滩中,依靠拉计算尺、敲算盘等传统手段,计算航天数据,攻克了上百项设计、研制、生产、加工、试验方面的关键技术,确保了“长征一号”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速度,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勇接接力棒,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航天事业中接续奋斗,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行的道路障碍重重,但是只要我们大力弘扬航天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同行,矢志奋斗,中国的航天梦,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