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就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为群众办实事,落脚在办,关键在实。党员干部要善于做好“加减乘除”,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努力把实事办到群众心里去。
办事机制上做“加法”。“在其位谋其职”。党员干部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不断地延伸和拓展服务内容,让服务更贴心、暖心,让服务提质增效,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的民生“小事”,看起来家长里短、零零碎碎。对他们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是火烧眉毛的急难事,影响着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指数。群众诉求里有办实事的着力点,也有建机制的切入点。既要立足当前,多出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增强为群众办实事的精准性、实效性;又要立足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确保群众长远受益,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办事路径上做“减法”。办事的方法要对接群众的想法,保证群众办事更畅通。要变“群众找我”为“我找群众”,主动沉下去,才知百姓的烦心事。既要有看问题的眼力和察民情的听力,更要有谋实事的脑力和走基层的脚力。脚上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只有走进小区院落,踏入田间地头,身入工厂车间,与老百姓话冷暖、唠家常,倾听他们的真实声音,才能知道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找到问题的根源,清“淤点”、通“堵点”、解“难点”,形成解决问题办实事的路径和“答案链”。
办事效果上做“乘法”。效果导向,就是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能只顾埋头拉车,不管方向和结果,不管群众满意不满意;也不能遇到问题绕着走、碰到矛盾躲着走,以应付心态办事;更不能办了就是办成了、办好了。摒弃“差不多就可以”甚至“意思意思就行了”的错误想法,真正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才能切实把实事清单变为民生福祉,才能以办事到位换来群众幸福滋味。
办实事作风上做“除法”。除形式主义之尘。办实事,不是单纯的“变戏法”“出花招”,不是“漫无目的”搞特色,更不是“五花八门”狂加料,也绝不是“形式主义”博眼球。要少把精力放在活动声势上、内容留痕上,不搞应景工程,防止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事,出现“人在心不在”的现象。办实事的每一条措施都要直奔问题去,细之又细、具体可感、切实可行;办实事的每一项工作要实现什么目标、什么时候完成,都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各个环节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切实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企业期盼事。(陈宝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