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项重大任务,是脱贫攻坚打赢收官战后,党中央交给我们又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必须将其列为“学党史、践初心、办实事、兴乡村”重头戏,使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行稳致远。
下好政策落实“棋”。继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后,6月1日起,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开始施行,意味着国家今后将拿出很多利民富民的优惠政策。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在基层一线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落实者,要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方针,“一声到底”不跑调。要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绝对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对每一项惠民政策和每一分惠农贴补资金的使用,都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下好动态监测“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等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深度分析和综合研判调查数据,从产业、健康、收入等关键点入手,摸清找准可能出现的返贫薄弱点,及时掌握信息,做好风险管控,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为脱贫地区设立五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后再“送一程”,助力其走得更好、走得更稳。源头上筑起返贫的“截流闸”和“拦水坝”,确保已脱贫户不返贫。
下好设施投入“棋”。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特别要加大交通快递、农田水利、供水供电、商业服务、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社保、托育、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各民生领域的硬性投入,不仅需要在资金投入上进行政策倾斜,在项目的投入上,还应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不能好高骛远,搞花架子,要量体裁衣,扬长避短。坚决避免在政绩观的驱使下,好大喜功,脱离实际,致使“实事”无法落实,数据看起来很美,却不能为民所用、为民所享,成了难以充饥的画饼,饱受百姓诟病。
下好人才培养“棋”。我们必须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强化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队伍保障和人才支撑,凝心聚力助推乡村振兴。要多方位、多举措,打造一支能真正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将一批素质过硬、带富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人才吸收到“两委”队伍当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这些优秀干部和优秀人才留住、用好,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下好产业特色“棋”。全面脱贫之后,农村地区只有把产业做起来了,才能真的实现振兴。稳定加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举措,建设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产业强镇。聚焦主导产业,整体衔接推进,优化产业布局。聚集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建设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及农产品加工园和返乡入乡创业园等平台,并大力倡导高科技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张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