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东京奥运会赛场上捷报频传:8月1日,田径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纪录,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站上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赛场的运动员;8月2日一天内,奥运健儿狂揽5枚金牌,《义勇军进行曲》在东京循环播放;8月3日,男子200米第一轮比赛中,谢震业跑出了20秒34的好成绩,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跑进奥运会男子200米半决赛的选手……无论是“夺金”时刻还是“破纪录”时刻,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展现出来的自信、奋斗与突破的精神风貌,正是中国人民在复兴道路上一路赶超、一往无前的生动缩影,同时也是展示中国力度、见证中国速度、创造中国奇迹的精彩解读。
“中国奇迹”在今昔对比中泾渭分明。113年前,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提出“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够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够得到奥运会金牌?中国何时能够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疑问虽催人觉醒、自觉追求,但现实的疼痛却如刀劈斧剁、锥心刺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申报了近30个参赛项目,派出了69人的代表团,但大多数人在初赛中即遭淘汰,最终全军覆没。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发表了一幅极为讽刺的漫画: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
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国人不屈不挠为“奥运梦”接力奋斗。直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百步穿杨,当仁不让地射落奥运会首金,这是中国赢得的第一块奥运金牌。当年《中国青年报》社论的标题简短有力:“别了,0!”文章直抒胸臆:“是我们,是我们中国人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半个多世纪来背着奥运会‘零’的包袱的中国人,从此可以吐气扬眉了!”“把零的耻辱甩进了太平洋,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结束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局面”。
百年奥运梦,百年图强梦,最终用百年的汗水浇灌而成。当29个巨大的烟花脚印,以精确的步伐,从永定门、前门、天安门、故宫、鼓楼这条北京的中轴线一路走向鸟巢,象征着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一步步走进中国、走进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一幕,留给中国人多少激动与感慨?当年奥运健儿累计摘得金牌51枚,雄居榜首,创造了新的“中国奇迹”。
奥运健儿摘金夺银的精彩表现,其背后是中国实力与中国精神的硬核支撑。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奇迹”不断刷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身影正是当前奋进中国的精彩缩影和生动诠释。
“中国奇迹”的背后应当是“中国积累”“中国厚度”。这两天,“我的‘添’!他可能是跑得最快的副教授……”一文让人们了解了苏炳添破纪录的“另一面”,也了解了奥运健儿这个群体的“另一面”:优秀的运动员不仅“四肢发达”,他们的智商亦非常人。本届奥运会的首金获得者杨倩,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六把六中”夺得首枚举重冠军的侯志慧,是湖南师范大学学生;奥运冠军施廷懋是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谌利军是西南大学体育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
奥运会的赛场,是创造中国奇迹的热土。蕴藏其间的是中国速度、中国力度,归根到底还是中国精神、中国自信。苏炳添在男子百米预赛临近终点时,放缓节奏并回头看了一眼追上来的对手,人们从这从容的“回头望月”中读出了潇洒、读出了底气;射落本届奥运首金的杨倩,在颁奖仪式上对着镜头做出“比心”那个画面,格外招人喜爱,有网友认为:“杨倩笑着“比心”的那个画面,是最好的中国形象代表”。
从奥运赛场的闪光奖牌、崭新纪录中,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奋勇拼搏和比学赶超的精神内涵。这是创造的动力,也是奋斗的动力。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自觉砥砺这股力量,在本职岗位上埋头苦干,奉献小我。(方文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