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彼时,4000名代表齐聚一堂,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共商国家科技创新大计。如今,5年过去了,在总书记的“动员令”下,中国,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创的春天”,从“占有一席之地”到“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们创新的旋律越来越激昂。
李四光说过:“科学的存在全靠它的新发现,如果没有新发现,科学便死了。”袁隆平说:“创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很重要,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尤其如此。”所以,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用创新激活科技发展的“一池春水”。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国自古以来就深谙“创新”之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始终牢牢把握我国科技创新正确方向,在科技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巨大的改革勇气,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科技发展让世界刮目相看——“神州”升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巡空、“天问”探火……现如今,我们的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而这些,都给中国的自主创新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水稻研究,不断刷新亩产记录;钟南山冲锋战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国士无双”;叶培建克服深空探测的种种困难,带领团队实现国人“苍穹逐梦”的期待……还有很多个他们,扎根大地、心怀大我,用青灯黄卷创造出无数造福苍生的“硬核”成果。
在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下,是这一群群 “干惊天动地事”的科技人,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勇攀科学技术高峰,他们兢兢业业,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他们献身科研,以民族振兴为己任;他们呕心沥血,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执着求索,只为让中国科学走得更远。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放眼全球竞争,在引进高新技术上我们不能抱任何幻想,我们需要清楚关键的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等不来,必须靠我们自己的科技工作者在实践中得来,从而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被“卡脖子”,不被“扼咽喉”。
正因为对科创重要性透彻明了,才有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切实举措”——无论是修订后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还是深圳为科创立法;无论是“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还是江苏正式启动2021年度省科技创新券申领兑付;无论是屠呦呦旧居入选浙江首批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还是上海在科技节启动之际设立“科学红毯秀”……这些切实举措,为的就是给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加油造势、奠定基础、创造环境。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创新中国朝气蓬勃。让我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扬起14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憧憬的风帆,发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让中国这艘航船,在世界科技强国的航道上行稳致远,驶向“曼妙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