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在江苏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地纷纷问民意列清单,着力搜集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推江苏不断取得“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民生成果。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一直以来,江苏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政策,人民生活实现新跨越。2020年全省人均GDP12.1万元,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39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01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225元,年均增长6.0%;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实现度超过90%……喜人数据的背后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真抓实干,也为谱写保障和改善民生新篇章增添了信心。
为群众办实事,关键在于“实”,来不得半点虚假,要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在实践中,要做群众的知心人、“保姆”,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对症下药解民忧,并将根据群众实际需求作出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绝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点一滴见初心。为群众办实事,就要从细微处着手,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小事做起,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心,不断地帮助人民群众实现梦想,托起“幸福江苏”梦。这就需要真正做到爱民如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关切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关心他们的梦想。同时,对于困难群众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心真意帮他们成长壮大起来,让细节里的民生温度温暖着群众的心。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为群众办实事,就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乘风破浪。在实践中,要不断开拓创新,紧跟时代步伐,规划好民生蓝图,做好群众的“领路人”,与民众共画同心圆,共圆“幸福江苏梦”。在疫情、洪涝灾害面前,江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逆袭发展,便是政府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谱华章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方能不辜负群众的期待和嘱托。(赵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