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漫评:在博物馆聆听家国文化的历史叙事
2021-05-17 14:50:00  来源:江海明珠网  
1
听新闻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全国各地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数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平台。

泱泱华夏,万古江河。于方寸间,一览千年。

博物馆是一种庄严而神奇的存在:承继亘古不灭的中华智慧,激扬敬天法古的中国精神。有人说,“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一座城市、一方水土,一脉文化、一种精神——从南京博物院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到上海博物馆……乃至蜚声海内外的北京故宫,它们,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荣耀,见证着一段历史的辉煌,更流传着文化与文明的火种。从这个意义上说,散落在万里神州的各色中国博物馆,便是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在场叙事,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悠扬绝唱。

“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旨在共同探讨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博物馆面向未来应如何应对多重挑战,及时调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是啊,博物馆属于一座城、属于一种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海洋里的沧海明珠。疫情之下,“云上”看展。数字来赋能,闭馆不闭展。一件件凝固了人类文明之光的稀世珍宝,通过互联网和VR、AR、3D全景息等技术生动起来。一方面,博物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足不出户,云游万馆;另一方面,传统博物馆突破地域限制,汇聚成全球的文明交响。恢复的是博物之灵气,重塑的是历史之魂魄。

一心天地间,一眼望千年。博物馆不仅是“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时代的文化凭证,更是华夏儿女聆听家国文化历史叙事的庄严之所。“环姿玮态,百代是崇”的故宫博物院,“石刻渊薮,翰墨津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堂’”的苏州博物馆,“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西藏布达拉宫,“凿空丝路,连贯东西”的敦煌研究院……“往古者,所以知今也。”明理增信,崇德力行,震撼于历史的纵深,我们知所从来,我们思所将往。

古韵江苏,博物有约。截至2020年底,江苏全省共有备案博物馆(纪念馆)314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3家,与浙江并列全国第二。近期《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第一批)》公布,其中不可移动文物447处、可移动文物8759件(套)。这里有中国故事,这里有民族语言。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博物馆文化与民众美好文化生活刚需的同频共振。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博物馆的未来,在于与世界、与人类的“超链接”。今天的江苏大地,以学术研究为博物馆运行的“顶梁柱”、精品展览为博物馆品质的“金名片”、社会教育为点亮未来的“助推剂”,一座博物馆就是时代坐标系上的一处“动力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着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文/邓海建 图/姜彬彬)

标签:
责编:韩震霞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