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的月季、艾草,到福建的茶、沙县小吃;从广西的葡萄、螺蛳粉,到贵州的苗绣、蜡染……如今,乡村特色农业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拔节生长”。告别千篇一律,各地富有乡土特色的新产品、新业态,铺开乡村振兴鲜活“画卷”。
壮大特色富民产业,让土地“生金吐银”。产业振兴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驱动力。抓产业,就把住了关键点。河北滦平县于营村,新鲜的秋葵第一时间摆上超市货架;江苏无锡山联村,着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帮助农民实现“华丽的转身”;贵州黔西县永平村,韭菜如同一块块绿色“地毯”,采割装箱后销往沿海地区……如今,越来越多地方立足地域优势,将乡土资源与现代农业、电商直播、旅游观光等结合起来,让人眼前一亮。新农村建设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乡土味道”变成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乡村发展的产业依托也更坚实。
创新发展智慧农业,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如今田间地头,越来越多的机械化设备大展身手,成为农业生产的“生力军”。无人机飞防、无人驾驶耕地、物联网监测……在对农作物精细化管理之中,农民找到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广袤田野澎湃科技动力。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开发技术应用;大力培育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施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通过做大科技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有效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发挥干部人才作用,培育乡村振兴“最强大脑”。干部人才队伍的志气,是田野上的生机与希望。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农村人才需求也逐渐转向质量性需求。日前,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总结运用打赢脱贫攻坚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重要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比如,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干部人才主动加强对接,调度资源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接力”进行时,针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完善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农村人才队伍,以才育才,接力振兴,持续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过了一山再登一峰。当前,我国正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衔接期。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脱贫地区帮扶还要继续。让农村各色产业的勃兴、起势,蹚出乡村致富门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