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网络述年】在年俗传承中品味中国年
2020-01-22 15:50:00  来源:太湖明珠网  作者:费楠  
1
听新闻

金猪辞旧岁,玉鼠迎新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广场上,按照当地习俗敲响三声佤族木鼓,祝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全国各地的年俗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但无一不是在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沉淀而成的文化精华,无一不透露着浓厚且温暖的年味。

有一种热闹,是数不清的幸福喜悦。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是为数不多的舒坦日子。穿新衣、杀年猪、捕年鱼、吃顿团圆年夜饭,是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对“一年忙到头”的自我犒劳。如今向往成真,老百姓口袋鼓了、生活富了,日子红火得“天天都像是过年”。过年的年俗,转变为人民幸福感提升后的文化沉淀。神州大地上忙着包饺子、蒸糕团、“送年盘”的一张张笑脸喜气洋洋,是奔小康的幸福花开;热热闹闹、风风火火的耍龙灯、“走大吉”烈火烹油,是为新时代锦上添花。共同的笑脸是共同的欢乐,不变的年俗在变化的时代中,恰恰是生活富裕的最好见证,是国家富强的最美图景。

有一种记忆,是道不尽的思乡情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家,是过年的永恒主题。团聚,是春节年俗文化的核心。家与故乡,是拥有温馨记忆的港湾,无论是包饺子还是做年糕,自家的总是最香甜。所以无论身在何方,春节,家都是心之所向。即使如今一些人选择接老人来城市团聚,抑或是与家人一起旅游,但团圆的精神内核从未改变。高铁的风驰电掣,朝发夕至,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立体化出行,更是让思乡的情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家”的团聚就是为“大家”的繁荣稳定添砖加瓦。共同的思念是共同的情怀,不变的年俗在变化的时代中,是千家万户的团圆,是人民幸福的情感支撑。

有一种传承,是剪不断的文化纽带。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始于农耕文明,而年俗,正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不忘来路,始知归处。祭灶神、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祭祖、拜年、守岁、闹元宵……各种传统年俗不仅增添了节庆的喜乐氛围,也在岁月的长河中凝结为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一种仪式。只要街上的红灯笼一挂,大街小巷的对联窗花一贴,人们就知道:年,来了。不变的年俗是对历史的致敬,承载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文化,像一根细韧的绳,串起了古老与现代,连接了古代社会与现代文明。共同的来路是共同的根脉,不变的年俗在变化的时代中,是中华民族根的缩影,是民族振兴的文化力量。(费楠)

标签:
责编:郭蓓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