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枫红菊曳,十九大报告振聋发聩,传遍五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新目标。从山水林田湖草的“命运共同体”初具规模,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一幅充满希望、信心满怀的美丽中国新图景徐徐展开。纵览近几年我国各省市生态建设情况,个人以为,要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要留住“晴空一鹤”、“鱼翔浅底”、“牧场欢歌”的愿景,生态文明建设要在营造生态建设氛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健全制度法规体系等方面做出一些创造性工作。
一是营造生态建设氛围。要在全体公民中强化“绿色GDP”意识,强化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人文指标全面发展的政绩意识,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资本、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环保意识。要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崇尚简约、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大力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
二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生态建设就要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标准推动产业升级。要“优增量”,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三是健全制度法规体系。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制定实施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要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开展区域联合执法、跨地区交叉执法,增强执法效能。要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将生态环境比作“生命”把生态建设作为今后更长时期必须坚持的重要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常怀敬畏自然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自觉地推动生态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以敬畏、担当之心,凝聚共识,协力发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图景一定指日可待。(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