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展现自己的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自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由此铺陈开来。
在与在守成大国的外交上,中国与他们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中俄、中美关系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2013年3月14日,习近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3月18日,外交部就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进行首次出访,首站就是俄罗斯。此次访问期间,双方共签署32项合作文件,深化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5年来,两国元首在各种场合会晤20余次,频繁的互动、深厚的友谊,引领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中俄关系的发展已经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成功典范。在中美之间开展“跨越太平洋的合作”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原则,为中美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实现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标注出明确方向。
在与欧盟的外交上,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中欧关系发展,对推动国际力量平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战略性、示范性作用。 2014年3月31日,习近平主席到访欧盟总部,这是中欧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对欧盟总部的首次访问。此次访问,为新形势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指明方向,“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这一定位着眼长远,超越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差异,尊重各自选择的发展道路,视对方发展为双方合作的重大机遇,有利于增强战略沟通和政治互信,挖掘发展战略对接的巨大潜力,丰富合作内涵,提升合作水平,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引领世界发展改革潮流。
在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上,“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明确了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周边国家在中国外交总体格局中占据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稳定安宁的地区环境,是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共同期许,中国一直认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5年来,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同时,中国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诚心诚意同邻居相处,一心一意共谋发展,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使中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中柬友好关系被称之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情同手足的好邻居”、中巴关系成为“铁哥们儿”“铁杆朋友”、中缅关系正沿着“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的轨道继续稳步前行。
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5年来,习近平主席出访28次,足迹遍及全球五大洲,实现对不同类型国家元首外交的全覆盖,引领中国外交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当代中国标注的历史新方位,也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准坐标。(礼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