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等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第二批主题教育临近收官,要坚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把主题教育同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下基层”作为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党员干部须深刻了解其精髓要义、价值追求,将“四下基层”的任务要求贯通落实到第二批主题教育各项重点措施之中,紧盯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拿出实招、硬招破解难题,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作为、新变化。
“四下基层”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新时代实干兴邦的重要法宝。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988 年至 1990 年,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提倡并践行“四下基层”,下乡入户,掀锅盖、唠家常,带领贫困群众算脱贫账、奔好日子,彰显了人民领袖为人民的深厚情怀,闪耀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光辉。基层是干事的根基,人民是创业的动力。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须接续用好“四下基层”这个“传家宝”,把“四下基层”制度作为了解民情、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贯通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用心用情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身边事”,用实实在在的成效为群众幸福加码。
“四下基层”关键在“下”,做到敢“下”、能“下”。所谓“下”,就是下沉和深入一线,是有使命有任务的攻坚克难,而不是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搞花架子装样子。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三进下党乡访贫问苦、现场办公,为下党发展排忧解难、定向领航。“三进下党”接的是地气,解决的是民生,赢得的是民心。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党员干部须一如既往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走出机关大院、走到基层一线,在“身入心至”中深耕“解剖麻雀”之功,练就走基层的脚力、发现问题的眼力,摸清基层实情。敢往“矛盾窝”里钻,钻到矛盾的深处,到最困难的地方、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同那里的干部群众聊一聊,亲自嚼一嚼百姓的酸甜苦辣,真正找到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的方法。
“四下基层”落脚在“实”,做到“下”而有为、为而有效。下到基层就要紧扣群众所思所想,确保“干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以实打实的业绩赢得群众信任。在宁德工作时,针对当时少数同志把下基层办实事简单理解为“送钱送物” 的片面观点,习近平同志指出:“为群众办实事是多方面的。”解决好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的实际困难是办实事,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与组织功能,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也是办实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分层级制定清单、仔细谋划,既立足眼前,落实好“民呼我为”机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立足长远、注重思想政治引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理论、领导基层治理、推动改革发展的“前哨”作用,切实把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落到实处。
(作者:黄贾婧怡 马世豪 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