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有言,“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囿于认识眼界、能力经验,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百般推诿、敷衍塞责、更甚于一错到底,如此不止有碍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还可能陷政府公信力于“公地悲剧”陷阱中。广大党员、干部应练就“纠错功”,不怕错,敢认错,错后改,塑“过而能改”的担当形象,真正推动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一些党员、干部对于“认错”心存芥蒂、“讳疾忌医”,放不下“官架子”,亦或担心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从而“掩耳盗铃”“知过不改”。凡此种种,皆是缺乏实干担当的表现,更会因“推脱”“怠慢”导致更大的负面评价和公共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党员、干部形象和政府公信力。
党员、干部“过而能改”是勇于担当的体现,也是其工作作风转变的重要内容。要树立“服务”观念,以“公仆”的形象服务群众。“官样”形象并不可取,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抛开面子,真正深入一线基层,才能了解群众需求、明确学习方向、落实服务路径,勾画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孺子牛”形象,大胆探索、努力求变。要涵养“认账”勇气,以豁达的胸怀担当作为。年轻干部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期、能力进步的跃升期,要想有所寸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必经之路。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面对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当以“吃一堑长一智”的心态从容应对,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履职尽责,以“知耻而后勇”的姿态继续奋进。要提升“纠错”能力,认错是过程,纠错才是目标。错误发生后,要深入开展回顾性调查研究,查明错误“症结”所在,明“错”何来,以“每日三省吾身”式的查摆检视自身不足,以“错”为戒,在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业务能力,落实纠“错”。
(仪征市委组织部 钱岚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