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动员部署会召开,会议提出“四个着力”的明确要求,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党组织领富带富能力等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径。
江苏是农业大省,自然条件优越,农耕文明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令人向往的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更是盛名远扬。我国两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江苏的产量都稳居全国前列。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农村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还有一些村存在集体经济收入较低、债务过高、经营能力较差等问题。提升和改善经济薄弱村现状,是一项事关社会发展、群众利益的重点工程,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更是江苏迈向农业强省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乡村振兴同样也一个都不能少,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经济上的薄弱不可怕,可怕的是思想上的固化。当前,有些村过分强调客观条件、不讲主观努力,热衷于“哭穷卖惨”,常把“手里没钱事难办”挂在嘴边,只想“领红包”“要打赏”;有的不思进取,满足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只靠着出租房屋、土地流转、财政存款等“祖上资产”过日子;有些村有想法缺办法,对电商经济、数字农业、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知晓不多,苦于“酒香也怕巷子深”,常常“赔本赚吆喝”……这些畏葸不前、庸散懒惰、因循守旧的情况,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背道而驰。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如今,要修的路,不单是交通道路,更重要的是厘清发展思路。要充分摸清家底,建立“基本村情、发展需求、意向项目、支持政策”四张清单,在梳理分析现有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发展现状等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从山林湖海、土地厂房等“家产”入手,围绕“土特产”做文章,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举措,确定发展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多方式、多渠道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兴产业、拓就业等方面探索各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从而找出致富增收的“金钥匙”,切实增强薄弱村的“造血”功能。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关键在于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围绕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有效途径,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集中利用起来,进一步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推动实现村集体与群众双增收。要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结合换届选举、届中研判等节点,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主题教育、培训进修、交流任职、挂钩帮带等方式,提升村党组织班子整体素质。注重发挥“百名示范”“千名领先”书记等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面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招聘事业人员,鼓励村干部干事创业、争先晋位,真正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富民强村的坚强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从来不只是乡村的事,功夫更在乡村外。经济薄弱村提升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树立“一盘棋”思维,压实“五级书记”政治责任,落实“四个优先”发展要求,完善多方结对帮扶机制,通过给项目、办实事、化矛盾等多措并举,帮助薄弱村解决实际困难。要强化政策支持,发挥好人才、项目、土地、资金和激励保障等支持政策的“红利”效应;要强化队伍扶持,加快培养定制村干、兴村特岗、新生代农场主等专业人才,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打出人才集聚“组合拳”。要强化服务加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教育、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海安市委组织部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