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5 12:58: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杨玉静  
1
听新闻
常怀“平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还是要怀平常心,把握住自己的历史定位。”地方发展如此,做人做事亦是如此。党员干部更应注重修炼“平常心”,明白自己的职分,清楚自己的使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事业推向前进。

“心静则身安,万物静观皆自得。”平常心,是一份宁静平和的定力和耐力。怀揣一颗平常心,更能认清自我、找准定位。清楚了自己的定位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担当起历史使命。钱学森主动请辞院长职务,把行政职务停了,方便自己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搞科研;邓小平历经“三落三起”,始终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这些前辈能够看淡名利、摒弃杂念,投身到为民造福的实践中,离不开一颗平常心的支撑。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党员干部应以前辈为榜样,怀揣一颗平常心,不求得失、不争名、不图利,踏实做人、潜心做事,在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上琢磨较劲,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平常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后天修炼得来的。回望过往,我们党也曾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惨痛的经验教训让我们在面对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时,明白只有把握历史定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才能将事业扎实向前推进。党员干部应以史为鉴,增强历史自信,找准自身定位,保持不惑于一时顺逆、洞悉事物本质的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须增强大局观念,学会以长远的眼光和前瞻思维研判形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自觉把干事创业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明确主攻方向,才不会妄自菲薄、夜郎自大,做到更加自信清醒。对已有的部署和规划,只要是科学的、切合新的实践要求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就接着一锤敲,以久久为功的耐心和定力,将各项目标任务落细落实落到位。

怀揣平常心不等同于“躺平”,不是遇到困难就后退,平常心中见担当、显作为。现实中,少数干部打着“平常心”之名,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上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以为是淡泊名利、通透豁达,实际上是不思进取、为官不为。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会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党员干部必须永葆进取之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完成每一项任务,切实担起该担的责任、负起该负的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主动到改革发展一线、乡村振兴一线、服务群众一线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在知重负重中锤炼本领,成长为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干部。

(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 杨玉静)

标签:
责编:袁涛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