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这样才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才有利于把工作做好。”与群众说上心里话、聊好家常话是一门学问,贵在交心,重在用心。年轻干部须练好与群众交友谈心的基本功,用亲切关切的家常话与群众拉近关系,以真挚的情感、贴心的交流做好群众工作。
“聊家常”,须站在群众立场上,用真心真意、打动人心的心里话引起群众共鸣、共振、共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在一次农村座谈会上看到村干部们很紧张,就诙谐地问一位村支书:“当村支书,你在村里是一把手,家里是几把手啊?”一句家常玩笑话,顿时化解了紧张的气氛,让大家打开话匣子。当下,少数年轻干部放不下架子、抹不开面子,不会说“群众话”、不理解“群众难”,导致推进工作不力,群众评价不高。聊家常,既有“会不会”的问题,也有“想不想”的问题,关键是要做到和群众心贴心,对群众有真感情。年轻干部要想“聊家常”,须做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功课”,多往群众家里跑一跑、坐一坐,同坐一条板凳、同吃一锅热饭,由身近到心近、由心近到情近,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用自身真心换群众真情。
“聊好家常”不简单,如果“肚里没货”“话不投机半句多”,群众就会反感。习近平总书记在《善于同群众说话》中提及:“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简简单单的几句家常话,往往反映年轻干部对群众的思想和感情,反映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想要“聊好家常”,年轻干部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了解情况,打好腹稿,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来掌握聊天的重点,用接地气的“大白话”把党的政策解释好、宣讲好,让群众感兴趣、愿意聊。要做到“手中有招”,加强经常性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及时掌握关于医疗、教育、就业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最新政策,锻炼成为群众需要的“行家里手”,真正和群众“聊得投机”“聊得尽兴”,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好口碑。
常和群众“聊家常”,不是单纯地“扯闲天”。“聊家常”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群众反映的问题,更要捋清思路,拿出可行方案,着力办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只有这样,群众才愿意敞开心扉,愿意常聊天、多分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群众面对面话家常,看到群众吃水难,就对当地和随行的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说“民生为上、治水为要”;知道家里有人生病,便嘱咐当地干部深入研究因病致贫问题。民生冷暖事,枝叶总关情。“聊家常”的根本目的是为群众谋幸福、为地方谋发展。年轻干部要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从家长里短中洞悉群众的所思所盼,带着责任感、使命感,千方百计把群众反映的事情办实办好办到位,推动问题有效解决,以实干实绩获得群众满意。
(无锡市梁溪区瞻江街道 朱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