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刊发文章《“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倾听民声、体察民情、汇聚民智、回应民盼的生动故事。“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刻领悟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须知唯有真心诚意拜人民为师,善从群众当中找办法,干事创业才能集民智、聚合力、出实效。
拜人民为师、走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要做人民的老师,先做人民的学生”,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题写的校训;早在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旗帜鲜明地号召“‘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历史和实践证明,始终紧紧依靠群众紧密联系群众,是我们党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新征程上,面对风险挑战和任务重压,广大党员干部须牢牢植根人民,坚持拜人民为师、扎实向群众学习,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人民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大的课堂。对党员干部而言,拜人民为师,要善于从群众的丰富实践中汲取更多发展良策。“干部脚下沾土,群众心里不堵”,党员干部当多到基层一线,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基层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进而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近年来,从开展民情走访、一线调研,到创新政务直播、网络问政,问计于民形式的多样化,正更加便捷地架起党心民心的“连心桥”。特别是身处全媒体时代,党员干部应注重优化问计于民的方法途径,用好民声面对面、板凳议事、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深入群众学“真学问”、求“活方法”,把群众意见作为“一把最好的尺子”,让更多“民间高手”的无穷智慧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劲动能。
“问计于民”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拜人民为师,关键还是要把“为民造福”落在实处。广大党员干部应问有所悟、悟有所行,崇尚实干、力戒空谈,优化为民办事举措、提升服务群众本领,将群众工作中获得的破解难题好建议、推动发展“金点子”推广开来,将群众智慧更好转化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务实成果。须注重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将群众的点滴小事当成“心头大事”,以马上办的速度、认真办的态度、办到位的力度,把一张张“问题清单”“需求清单”转化为一份份“解决方案”“服务方案”,推动“民生”跟着“民声”走,真正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代,努力书写出经得起党和人民检验的满意答卷。
(张家港市委组织部 杨文杰、张家港经开区党群工作局 张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