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部署,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像魏巧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做有情怀、懂科技的新时代“新农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如今,“农民”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身份”,也成为主动选择的一种“职业”。“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镇江考察时说的这句话,激发了魏巧回乡务农的热情。2017年,她和丈夫双双辞去中科院和北京大学的工作,回到镇江乡村成为新时代的“新农人”。现实中,许多像魏巧这样的“新农人”对农业、对土地特别是故土有着天然情怀,有着奉献农业、振兴农村、帮助农民的初心,他们积极投身农村创新创业,已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群体,对农业、农村的正能量是巨大的。各地应因势利导,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健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三农”集聚,扶持带动更多农民实现从“泥腿子”到“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的转变,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人才兴,则乡村兴。“新农人”是一支有情怀、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队伍,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如何让“新农人”发挥自己所能,服务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他们打造实现价值的舞台、干事创业的平台。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乡村沃土积蓄起磅礴的内生动力,为广大人才、优质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地应立足资源禀赋,建立系统、灵活、开放的各类平台,积极举办人才技能大赛和展示展演活动,不断增强“新农人”的发展能力、致富本领,助推他们创新创优、成才成长。应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持续激发“新农人”创新创造活力,引导更多的“新农人”在农村大显身手、扎根出彩,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凤凰非梧桐不栖”。“新农人”的成长,也需要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各地应强化关心关爱,主动深入了解“新农人”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帮他们消除后顾之忧,真正把“新农人”当作“香饽饽”,营造拴心留人、发展可期的服务环境。应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新农人”宣传表彰力度,增强“新农人”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同度,使其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受奖励、社会上有地位,营造爱才敬才、可触可感的社会环境,助力“新农人”不断站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C位”,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为“三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作者:张蒙蒙 新沂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