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工业园区考察时强调:“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人才是创新根基,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建立以人才为核心、科学顺畅的转化通道,做到目标一致、路径清晰、预期明朗,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做到目标一致。科技创新要成为产业创新始端,前提是两者目标一致。科技创新不是虚构问题再加以解决的自我臆断,而是来源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索。变革科研项目形成机制,引导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科研平台从产业需求出发,梳理企业个性、行业共性、产业特性难题,从中提炼科学问题,形成攻坚“榜单”,构建“科学家+工程师”科研新范式。在人才激励上出实招,建立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将服务社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破除“以成败论英雄”惯性思维,表彰实干创新先进典型。鼓励科技创业,探索科研人才在职创业、离岗创业新路径,给予启动资金、团队组建、创业培训等政策支持,助力科学家向企业家转变。
组建创新协同网络,做到路径清晰。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的必由之路。突出顶尖人才引领作用,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持、多主体协同配合的人才攻关联合体,明确经济收入分配、知识产权归属,建立互利共赢体制机制,做到项目研发在联合体内实施,成果在联合体内转化,企业在联合体内孵化,实现全周期创新创业闭环。激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粘合剂作用,发挥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优势,解决创新与市场需求对接不充分、成果转化难打通等问题。建构一批新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前沿科技概念验证中心,聚焦未来可能产生变革性技术和产业的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强化技术扩散与转移转化,推动前沿科技创新与未来产业发展高效对接。
营造粘性创新生态,做到预期明朗。塑造要素融合共生的区域创新生态,是跨越学术与产业障碍的保障。加大科技金融供给,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定位,高水平集聚股权、债权、并购、证券等细分领域、专业赛道投融资机构,建立从实验研究到生产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体系。加强前后道业务部门联动,提高集成化服务能力,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产业园”全链式科技孵化体系,提升研发配套、产业配套、生活配套、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落实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引导人才企业开展商标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交易、无形资产评估等深层次工作。加强新技术应用需求挖掘,加快应用场景开放,建立技术梳理、咨询评议、供需对接等工作机制,增强社会公众对新技术产品的应用信心。
(苏州工业园区工委组织部 吾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