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8 14:48:00  来源:交汇点  作者:缪国华  
1
听新闻
敢向蜀道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调研时,专程来到广元市剑阁县考察了翠云廊,这是古代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古蜀道的重要路段。跟着总书记的足迹,感悟千年蜀道从天堑变通途的不易,这是一代又一代巴蜀人民,一锤接着一锤,修筑起的翻越秦岭和大巴山的“秦蜀古道”。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也要有“敢向蜀道行”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能做好事、做成事。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如果人人都知道蜀道难行,便选择和前人一样绕道而行或驻足不前,就不会有进步,也不会发现原来山那边的风景也是很好的。试想,面对前南峪村“年年种树不见树,岁岁造林不见林”的现状,如果李保国也是种完就走、不再过问,那就不会有如今太行山区的绿色宝地。越是急难险重,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心智与能力,越能践行一个人的使命与担当。“蜀道”总要有人“行”,如果连党员干部都退缩不前了,还能依靠谁呢?

知蜀道难,敢向蜀道行,需要的是“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智慧。蜀道虽难,但终究还是被打通了。在技术普遍落后的千年之前,工匠们用“火焚水激法”,以血肉之躯一步一步地开凿坚硬的山体,就这样,一条条栈道沿着被凿开的路径铺展开来,翻山越岭,勾连南北。“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踏上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挑战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肩负起对党、对人民、对民族的责任担当,想在前、干在前、冲在前,积极识变、善于应变、主动求变,不被困难击垮、不去绕道退缩,才能保证中华民族在波谲云诡的时代浪潮中屹立不倒。

“通蜀道”不仅仅需要勇气和智慧,驰而不息的毅力同样不可或缺。千年蜀道,历经多次翻修、改道,却从未被山石埋没,一如它的建造者和来往的人流,不折不挠、生生不息。黄大发一生只为一件事,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布衣院士”卢永根深入高山峡谷寻找野生稻,选育水稻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1000万亩,他用毕生奋斗努力实现年轻时立下的“人人有饭吃”的理想。“咬定青山不放松”,党员干部的身份不是光环,而是责任,要不择沃土、不弃贫瘠,深耕不一定有成果,但必然有收获。伟大复兴不是几代人、几十年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代一代“共产党人”不断坚守,持续传承、努力和开拓。

(姜堰区罗塘街道 缪国华)

标签:
责编:袁涛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