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员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围绕群众利益、依靠群众力量,通过“群众视角”找准问题所在,改进、检验工作成效,推动各项工作更进一步、取得实效。
进群众家门“看一看”,让调研“不失真”。“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想要摸清实情,就必须走出“机关门”,深入基层去。“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秉持“办法还得到群众中寻找”的信念,到灾情最重的公社和大队搞调研,到群众家寻良策、找方法,和群众一起商讨出了改变兰考面貌的好点子。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也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党员干部应当学习焦裕禄身上“尊人民为师”的精神,甘当“小学生”,多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既看近的,也看远的,既看好的,也看差的,努力获取“接地气”“冒热气”的“第一手资料”,掌握基层最真实的情况。
与群众当面“唠一唠”,让调研“有感情”。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优良传统。从梁家河到正定,从福建到浙江,从上海到北京,炕头板凳坐得住、粗茶淡饭吃得进、家长里短聊得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开展调查研究,“走近”群众只是前提,“走进”群众才是关键,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调研过程中,要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与群众“拉家常”“唠唠嗑”,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打开群众的“话匣子”、走进群众的“心窝子”。
把群众难题“解一解”,让调研“真管用”。“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满意是调查研究的“标尺”。20世纪60年代,为了改变“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状况,河南林县县委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当地情况,带领30万林县人民苦战10年,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切实实做到真调研、解真题。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就是看成果是否转化成解民忧、纾民困的实际行动。必须牢牢抓住群众需求这个“牛鼻子”,把调查研究的落脚点放在为民服务上,聚焦群众呼声较高、反映强烈的问题,形成责任清单,排出“时间表”、立下“军令状”,逐一销号、按期清零,以耐心、细心做到让群众放心、舒心。
(作者:黄江勇 响水县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