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传递出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和牵挂,也提醒着每一位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践行宗旨,为民造福。
关爱群众要走心,民生工作要务实。“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生问题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国家发展大计。基层党员干部是离群众最近的服务者,是民生问题的解决者。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应有的职责和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恪守为民服务的初心,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用最真切的关怀温暖民心,用最实际的举措帮助群众。要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着力解决好群众生活中的难点,把改善民生、保障民安的工作做细做实。要有“群众不满意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过失”的责任感,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多思考民生服务有哪些不足,可以做出怎样的改进。不能等群众有困难了来找我们,而是要主动去找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及时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上好下基层这堂“必修课”,让民生跟着“民声”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考察调研,都会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中间,看实情、听民声、谋发展。民生问题纷繁复杂、点多面广,民生工作要取得实际成效,就要上好下基层、听民意这堂“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多去田间、地头走一走,常到社区、企业看一看,把脉问诊、解剖麻雀,才能真正摸清实情、找准问题、因情施策。一套方案的制定,多征求群众的意见,一项政策的实施,多听听百姓的想法,只有真心实意的走近群众、相信群众、重视群众,群众才会对我们“掏心窝子”讲真话、诉真情,民生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做好民生工作,还需久久为功。让群众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过的更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是全体党员、干部的责任,也是民生工作的目标。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群众的称赞,是一件件好事一点一滴的积累,群众满意的笑容,是无数党员、干部不懈坚持得到的结果。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民生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态度,发扬“老黄牛”精神,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做实做细,避免“虎头蛇尾”,杜绝“烂尾工程”,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加长久。
(作者:王欣 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