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人民群众既是社会治理最直接的受益主体,也是最活跃的实践主体和最客观的评价主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善治为民、良治靠民,让群众成为名副其实的“主角”,齐参与、得实惠、展笑颜,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基层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治理紧连的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深系的是家门口的安危冷暖,牵动的是万千户的民生大账,每一笔都必须精算、细算、用心算。新时代“枫桥经验”“后陈经验”等等,之所以能从“地域之治”发轫成为广为借鉴的“良治范本”,是因为无不聚焦百姓的关切问题,无不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无不凝结群众的智慧力量。民之所盼即政之所向。实践充分证明,千头万绪的治理之事,必须千方百计合力办;多元复合的利益诉求,必须精准高效协力解。只有用好群众路线这一制胜法宝,让群众当好舞台中央的“主角”、大显身手的主力,才能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向往变为现实图景。
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工程,展局有方,破局才有力,政府有为,群众才有位。须因“势”顺导,织密最末梢网格,搭建一站式阵地,培育红管家队伍,拓展全科化服务,构筑党建引领、网格覆盖、多元参与、实事支撑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因“事”制宜,多看“万家灯火”、多问“柴米油盐”、多谈“家长里短”,既凭“泰山定力”深耕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群众急盼,又以“绣花功夫”细研社区厨房、共享菜园等个性需求,推动社会治理从笼统粗放的“有服务”向精准匹配的“优服务”转变。因“时”而进,健全数字赋能、接诉即办、平战结合等运作机制,打造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共同参与的“合伙人”模式,焕发社会治理创新的“乘法效应”。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民智齐聚、民主共治才能真正托举民生幸福、建好民心家园。要让群众当好社会治理的“当家人”,就要多鼓“大家事、大家办”的干劲,多做“集群策、聚群力”的实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力。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依托设岗定责、积分礼遇、协商议事等广泛吸纳群众志愿者,集结党员先锋力量、社工专业力量和群众自主力量,激活基层治理最大“增量”。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构建触手可及的红色服务圈、品质生活圈、村社自治圈,让群众在“遛弯间”就能把话说好、把事办好、把身边困难化解好。坚持以文化人、风尚引领,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推举选树先进模范,推广运用民评民说,让“人人尽责、人人善治、人人享有”蔚然成风。
(常州经济开发区组织部 凌佳梦、遥观镇 宋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