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中指出,“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基层志愿服务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方式。新时代的基层志愿服务,应当丰富服务内容,契合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幸福“加码”。
志愿服务重在多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进入新时代,在服务对象多元化、需求差异化的趋势下,基层志愿服务供给端须配套跟进、灵活多样,逐步扩大供给范围。如果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千篇一律”,群众“选择少”甚至“没得选”,必然会因“不走心”而造成服务“不暖心”。须拓展服务对象覆盖范围,不仅聚焦老弱病残等传统特殊群体,还要关注新业态催生的新就业群体,把各类人群照顾到、服务到。加强供给侧改革,提供全方位、高质量、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把“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细化力量多办事”结合起来,给予群众多种选择,让志愿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志愿服务贵在精准。雪中送炭寒冬暖,急人所急酷暑凉。为民服务,精准才能“贴心”,在做好常规服务外,更要根据群众所需打造“私人定制”。如果服务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不但解决不了民忧,甚至可能“吃力不讨好”。基层志愿服务要实现所送即所需,就应摒弃“漫灌”旧思维,开启精准“滴灌”新模式。深入走访调查,多看“后院”“角落”,通过直面群众、旁敲侧击等多种方式,了解群众需求,发现内在症结,确保“干的事”与群众“盼的事”无缝接轨。坚持结果导向,提高群众评价权重,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服务成效的标尺,以此促进服务水平提升,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志愿服务赢在创新。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志愿服务是推进新时代社会发展、涵养主流价值、反映时代旋律的重要载体,如若没有与时偕行,只想着“照葫芦画瓢”,不求新、不求实,那么服务依然是“换汤不换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服务理念要革新,应锚定人民公仆定位,充分尊重群众的个体诉求,摒弃惯性思维,拓宽沟通渠道,未雨绸缪了解服务需求,提前谋划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媒介要更新,须依托科技力量,充分利用大数据、智慧云端平台等媒介手段,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走路,以科技赋能高质量服务,为基层志愿服务注入新动能。
(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赵宏伟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