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是第七个“中华慈善日”。各地围绕“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主题,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从线下到线上,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会服务组织,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奉献爱心,慈善暖流在中华大地上充分涌动。
“益”起担当,树牢主流价值“风向标”。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慈善最可贵的价值,不仅体现于“富人之力”,更多需要“人人之力”“众人合力”。从老弱病残过马路时的“轻轻一扶”,到邻里纠纷发生时的“张口一劝”,再到遇到路边垃圾时的“弯腰一捡”……这些具体而微的善举,也许正是慈善的真谛所在。勿以善小而不为。党员干部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把慈心善行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使之成为一种爱心表达、一种价值取向,以向善“小气候”温润社会“大环境”,带动更多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为慈善事业注入一份力量,努力让慈善在公共生活中持续绽放光芒。
“益”起行动,倡导崇德向善“新风尚”。“慈者,万善之根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现已消除绝对贫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断变为现实。但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困难人群需要我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走出困境。党员干部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加各种慈善活动,助力教育发展、就业创业、扶弱济困,以对社稷民生的强烈关注和赤子情深回馈人民、回报社会,让践行公益、热心助人的社会风尚“飞入寻常百姓家”,使人民群众在爱心行动中感受慈善、领悟崇高。
“益”起成长,奏响爱心中国“主题曲”。发展慈善既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厚植文化实力、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我国慈善事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少数人参与走向大众化,由单纯捐钱捐物向提供服务技术、知识产权、文化产品等拓展,由线下延伸到线上,社区慈善、网络慈善蓬勃兴起,公益品牌、慈善活动更接地气,“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氛围越发浓厚。善不在其形而在其行,党员干部应树立“大慈善”理念,链接资源、发挥优势、凝聚合力,不断拓展公益慈善发展空间,推动“公益共同体”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绘就共同富裕、共创美好的同心圆。
(淮安市清江浦区盐河街道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