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如何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乡村良序善治,事关乡村全面振兴。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机制,有效凝聚“大家建、大家治”的思想共识,开辟乡村治理新路径。
向下扎根,网格化管理织密网络。网格作为乡村有效治理的基本单元,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末梢根系,也是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信息掌握的第一渠道、党群互动的第一载体、矛盾化解的第一阵地。网格划分应根据人口规模、乡风民情等情况,实现分布合理、界定清晰,并通过单建、联建等形式推动党组织全覆盖。以“人在网格内,事在网格办”为目标,将基层党建、民生服务、平安建设等各功能融合到一张网格,整合资源形成叠加效应。发挥专兼职网格员信息采报、矛盾化解、隐患排查等作用,积极探索“网格统一接待日”等议事协商机制,推动镇(街道)联系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在职党员等全面下沉网格接待服务群众,广泛收集社情民意。
智慧治理,数字化赋能转型提质。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数字化赋能,既为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破解治理痛点难点创新了方法路径。数字乡村建设,需整合资源打造“一网统管”平台,实现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联络、矛盾纠纷调解、社会治安巡查、特殊人群服务等“一网通办”。针对传统治理模式下的管理辖区广、诉求回应慢等问题,以“互联网+”“移动议事厅”等方式拓宽村民参与治理的渠道,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数字化手段搭建在职党员“揭榜领办”等服务平台,线上及时发布需求,推动在职党员主动认领乡村治理岗位和服务项目,全面加强乡村治理一线工作力量。
先锋引领,精细化服务惠民利民。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重点在服务。广大群众对服务的满意度,是检验乡村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应注重身体力行,树立标杆示范,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带领群众共同绘就美丽乡村精彩画卷。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细化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各方力量、各类资源向乡村治理一线集聚,建好用好各类党群服务阵地,确保“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建立完善党员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常态化机制,把群众的“表情包”作为工作的风向标,通过做好一件件“微实事”,让“小确幸”变成“大幸福”。
(作者:蒋铭伟 常熟市董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