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政治关作为首要之关、定性之关,把政治素质考察作为重中之重。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也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政治把关,必须在考准考实干部政治素质上下更大功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如果政治上不合格,高素质则无从谈起,专业化更是舍本逐末。组织部门应把牢政治建设“首位度”,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着力打造信得过、靠得住的“硬核”队伍。
指标体系更加严实具体,解决“考而不准”的问题。干部的政治素质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隐蔽性,表面上看起来难以识别把握,但最终会落实于行动上、反映在作风上、体现到工作上。这就要求组织部门围绕对党绝对忠诚、坚定理想信念等“硬指标”,做好精准命题工作,细化明确考察、甄别、把关的内容和事项,探索设置更多贴合生活、接近地气的“主观题”,推动“评判标准”更加具体起来、鲜明起来、落得下来。注重从小事小节上看行事作风,从言谈举止上观个人修养,将相对抽象的政治素质概念量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特征,变“靠感觉、凭印象”为“按图索骥、对标对表”。
组织评判更加严谨审慎,解决“考而不实”的问题。政治素质考察,说到底就是接受“从头脑到躯干”的全方位检视,让各类主体广泛参与进来,反映真实情况、体现民声民意。坚持“多方评”,由“关门测”变“开门问”,请纪检、审计、信访等部门“坐堂会诊”,深入了解信访举报、网络舆情、群众口碑等情况,从“只言片语”“弦外之音”中考德考绩考廉。强化“多维判”,从任前到日常,重一时更重一贯,开展个人检、领导评、群众议、组织审,用好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等办法,整合教育培训、组织生活等方面政治鉴定,多角度考实考准干部思想动态、精神状态、工作状态。
结果运用更加严爱相济,解决“考而不用”的问题。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否则可能变成“软面条”“橡皮筋”。坚持激先敦后,对政治素质过硬、经得起检验的干部,铺路子、给位子,对政治表现良好、发展潜力大的干部,优先放到急难险重岗位压担子、强历练,对“两面人”“骑墙派”则打板子、果断下。把考察结果运用到日常管理中,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函询诫勉,防止“劣马驱逐良马”“良马变成劣马”。把考察结果运用到教育培训中,有针对性地选派干部参加党性修养、一线历练、实践锻炼等,帮助“补钙壮骨、健体强身”,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增强斗争本领。
(东台市委组织部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