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进程中,纵深把握问题导向的内涵,既是党员干部的立业之本,也是党员干部的驭势之方。
在顺应时代中强化“问”的意识。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关键在于敢不敢于正视问题,善不善于发现问题。时代之“新”,很大程度就反映在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矛盾上,反映在我们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作为党员干部,注重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恪守“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不找问题是态度问题,找不出问题本身就是问题”的原则,才能及时把握新时代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时刻关注现实又防患于未然。在顺应时代中强化“问”的意识,在于我们在谋事、做事的基础上,有“知其然”的自觉性,有“知其所以然”的敏锐性,有“知其所以必然”的思辨性。发现问题的过程,需要的是在“事”的基础上析“理”,在“理”的基础上悟“道”,在思维逻辑递进的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横向比较、历史联系中真正找出大问题、真问题、深问题。
在追根溯源中悟透“题”的实质。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中间环节是认识问题,就若诊断病情,只有号准脉、开对方,病症才会药到病除。不从问题本身出发深层思考挖掘问题本质,只是本能的被动地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此“应试思维”下,“题”不仅难解,而且易错。问题不是简单直观地摆在事物表面,而是需要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需要准确研判形势、善于把握大势,优先考虑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善于研机析理、察形见势,通过追根溯源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分析,弄清楚问题的多与少、大与小、轻与重、缓与急、易与难。如此,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才能在走出“乱花渐欲迷人眼”后更上一层楼。
在上下贯通中找准“导”的定位。从问题的认识侧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实践侧,要点在于找准问题“导”的定位,需要的是切中问题的要害,抓住化解矛盾的着力点,找到解决矛盾的突破口,进而明确有效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定位不准,就可能事与愿违。找准问题“导”的定位,需要的是“眼光向上”,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从政治要求、政治规矩、政治影响上科学把握解题方向。善于在谋全局中谋一域,在致广大中尽精微,把问题的症结、本质同上级的政策、要求联系起来想、结合起来思、统筹起来抓,打通政策供给与解题需求的链条。依靠的是“身子向下”,多到基层接地气,多到现场摸实情,加深对民心民意的感悟,加深对客观情况的了解,加深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中获得思想启迪,勾勒解题路径。
在勇毅笃行中践行“向”的根本。问题导向,“向”是行动,是根本。倘若只把问题挂在嘴边,而非向着问题去改,追着问题去做,就会让一些本来应该及时解决的问题拖成了老大难,让一些本来是点上的问题变成面上的矛盾。强化问题导向,要有攻坚克难的担当,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要务,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想方设法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职责范围之内,决不敷衍了事、推诿上交。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勇于走出“小我”的利益藩篱,不怕“把脉体检”后的“家丑外扬”,不畏“刮骨疗伤”后的“剧痛难忍”,真刀向内,不敷衍了事、不避实就虚,革弊立新、激浊扬清、扶正祛病。要有愚公移山的毅力,在解题上不冒进、不激进,发扬钉钉子精神,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和境界,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和恒心,在从长计议中抓长远目标、谋长久利益。
(扬州市邗江区委组织部 姜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