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华网调查并发布了2022全国两会热词,其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质量教育、就业创业等备受关注,引发网民热烈讨论。
对广大群众来说,这些讨论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考量,折射的是最朴素最美好的期待。家长期待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让孩子有个明亮的未来;年轻人期待在奋斗的城市有个安居的小窝,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农民工期待工资支付更有保障,年底能开开心心回家过年;工薪阶层期待更公平的收入分配,工资涨幅能跑赢物价涨幅,等等。每一个焦虑和期待,都是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党员干部需要持续给力、不断发力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有重视群众期待,努力让群众期待成真的传统。早在创建瑞金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就讲过“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问题,明确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到了1943年,党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撰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明确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工作方法。进入新时代,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再到“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道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的执政品格——以人民为中心。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不断读懂、实现群众期待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社会快速转型,利益分配多元复杂,群众期待也水涨船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读懂群众的期待,让群众的朴素期待变成现实风景。读懂、回应群众期待,党员干部须主动出机关、下基层、进村落、到社区,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让烦恼事有人听,民生事有人办,不平事有人管,富民事有人做......读懂了群众的期待,就抓住了工作的根本;解决好群众的事情,干部就是群众的“自己人”。而让群众期待成真,不仅需要党员干部自我督促,还须从机制上加以鼓励和约束。依法尊重、保障群众的权利,让工作的实行、政策的制定更加公开透明,为群众创造监督的条件、拓宽理性表达诉求的渠道。群众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干部评价中,也更能督促各级干部沉下身子,去关心、回应群众的期盼。
期待的背后,是信任;信任的寄托,是责任。正值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的第一年,读懂群众期待,让群众期待成真,既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现实要求,也是在未来发展中交出更加精彩答卷的关键所在。
(常州市武进区委组织部 熊思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