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应时刻铭记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始终保持“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的忧患意识,厉兵秣马、枕戈待旦,脚踏实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鉴往事,知来者。”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不是国家情愫的发酵,更不是历史宿怨的低吟,而是以立法之厚重、祀与戎之端庄,对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最深切的缅怀,对那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最真挚的告慰。庄严的仪式,既是为了提醒我们“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更是为了告诫我们前进的道路不会一直宽阔平坦,还有许多“娄山关”和“腊子口”需要征服,必须绷紧“居安思危”这根弦,接过艰苦奋斗“接力棒”,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楫扬帆、乘风破浪。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绵延不息、赓续繁荣的重要基因,也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保证。回望百年党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从弱变强,创造诸多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正是基于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青年一代生逢盛世,定当不负盛世,常怀忧患之心,多虑长远之事,厚积奋进新征程的底气与力量。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战鼓已擂动,号角正吹响。迈向新征程,年轻干部应激扬“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壮志,勇于在逆风中奔跑、在大浪中搏击,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驶向光辉彼岸。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主动到乡村振兴的最深处、矛盾集中的最前线、改革发展的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提升干事之能、练就成事之功。发扬“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不在艰难险阻前退缩,不在泰山压顶下低头,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奋力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答卷”。
(作者:林云鹏 南京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