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4 11:54:00  来源:先锋e评  作者:郭旭  
1
听新闻
勇攀高峰向未来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264个项目获得隆重表彰,纳米限域催化等一大批开创性研究成果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踏上新的征程,应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让越来越多原创成果迸发涌流,为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学科交叉融合方兴未艾,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处于突破的“前夜”、孕育着新“蓝海”,同时我国正全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建设绿色低碳社会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既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既瞄准“突破点”、“临界点”,靶向攻坚、快速推进,来几场科技创新“及时雨”;也要树立前瞻思维,提前部署一批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推动形成更多先发优势,从而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有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才能挺直“腰杆子”、拥有“话语权”。应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用长期稳定投入加热“冷板凳”,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科研生态,让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敢于“十年磨一剑”,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推广“揭榜挂帅”机制,突出“少而精”,瞄准核心元器件、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卡脖子”问题,摒弃“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等陋习,破除论文、帽子、职称、奖项等限制,坚持“谁有本事谁就揭榜”,让愿创新、敢创新、能创新者在重大科研攻关中一展身手、建功立业。

科技创新是一项艰苦而卓绝的事业,是一场耗时耗力、厚积薄发的“持久战”,需要科技人才呕心沥血的投入、经年累月的付出。顾诵芬深耕30载设计歼8系列飞机守护祖国蓝天半个世纪,王大中沉潜20年让中国先进核能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现实中,仍有一些非必要的评审评价、走形式的繁文缛节,让科技人员“带着镣铐跳舞”,势必影响科技成果的产出率。最大程度激发人才创造力、提高科技生产力,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做好科技管理改革“加减法”,既要减少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赋予科技人才更多自主权,让他们心无旁骛搞研究;也要强化责任落实和日常监督,确保下放的权责接得住、管得好,推动制度供给更加优化、更有效率。

(东海县委组织部 郭旭)

标签:
责编:袁中江
上一篇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