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谈谈调查研究》中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对于基层干部而言,调查研究尤为重要,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
“不明察,不能烛私。”调查研究来不得一点马虎,掺不得一点虚假。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热衷于“剧本式”和“跑马式”调研,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徒有其表。有的认为调研就是看材料、听汇报,“研而不调”,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做决策;有的认为调研就是个过场,走“固定路线”,看看“示范点”、查查“样板田”,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有的对调研安排很“上心”,对调研过程极“专注”,但“只调不研”,把“身入”当“深入”,把“过程”当“解决”,没有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调研的成果不会凭空产生,“问”出水平,才能“答”出精髓。应有指向自身的“疑问”,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触及关键的问题、隐蔽性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要从个别问题深入,深入解剖一个麻雀,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意在指导我们学会从“小切口”中做好“大文章”,在“小问题”中发现“真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出发、追着问题调研,才能弄清问题性质、找准症结所在,实现“唯实”。只有学会把脉问题,把感性的调研结果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成果,才能做到“对症下药”、科学决策,实现“求是”。
调研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上好的“必修课”。上好“这堂课”,除了要有走基层的脚力、看问题的眼力,还要具备综合分析、提炼归纳、把握本质的脑力。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应多些“反问”,问一问业务知识专不专、问一问担当劲头足不足、问一问工作成效实不实、问一问群众感情真不真。比如,当发现群众因心存顾虑、害怕后果,不愿意讲实话时,应及时反问自己的调研方式是否得当,倾听的姿态是否端正,有没有真正深入群众、真心对待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声音是做好调研工作的源头活水。只有走进群众中间,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摸清群众最需要解决的痛点难点。党员干部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拿出时间去走访,拿出真心去交流,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耐心“询问”群众的烦心事、忧心事,掌握第一手资料,搞清楚问题、弄明白症结,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实招,完成调研“全链条”。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事关决策科学、事业成败。党员干部应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实践导向和民生情怀,用好这一“传家宝”,在“疑问-反问-询问”的循环过程中,真正“调”出实情、“研”出实效。
(兴化市昭阳街道于利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