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崇高信念。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足迹,不难发现,访贫问苦是“必选项”,折射出厚重的人民情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应时刻将无我追求“置顶”,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急民之所急,交出不负时代和人民的合格答卷。
把“民生利益”设为“星标关注”。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下,少数干部仍存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错位政绩观,无视群众真实诉求和现实利益,用“政绩盆景”装门面,用“面子工程”抢风头,既丢了初心、更寒了民心。“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应主动沉入一线,勤调研、多走访,经常和群众“坐一张板凳”,主动同群众“掏心窝子”,多听“乡音俚语”,让身上沾满“泥土香”,做到串百家门、知百家情。针对收集的意见建议,认真筛选归纳,列出“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明晰“时间表”和“路线图”。
把“急难愁盼”设为“特别提醒”。“人民呼声”是第一信号,“急难愁盼”是第一牵挂。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说之易,行之难。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彰显民意,民生凝聚人心。只有永葆“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的情怀,把群众的事办好了、落实了,才能获得他们的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党员干部应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群众需要什么,就去做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克服什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更高期待,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满意的美好生活。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帮助解决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各方面的难题,为群众真解难、解真难,切忌“三分钟热度”,做到“一刻不满意、一刻不停歇”。
把“虚名浮利”设为“勿扰模式”。“天地之间有秆称,那称铊是老百姓。”工作做得好不好,事情办得实不实,关键要在一线检验、让群众来评判。时下,少数党员干部热衷权力、不尽义务,临事而怯、遇难则退,最终沦为名缰利锁的“囚徒”。“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党员干部唯有丢掉“名利”、心系“民利”,才能办好群众事、守好人民心。应切实把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把名利看淡一些,把事业看重一些,认真答好“民生之问”。涵养“不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不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堕其志”的境界,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最大荣耀,脚踏实地为群众掌好权、办好事,用自身的“负重前行”,换取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
(连云港市海州区委组织部 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