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发布《关于在全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一步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务人员在公务场合,必须使用普通话。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发热议。实际上,推广普通话与讲好地方话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如何配合使用得既恰当又得体。对基层干部而言,应以群众听得懂、方便交流沟通为要旨,扎扎实实练好并用好“说话”这门基本功,确保身处不同场景、面对不同对象能够运用自如。
“推广普通话,神州是一家。”随着交通工具与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普通话作为官方通用语言,成为地区群众打破语言交流障碍、消除人际交往隔阂的重要桥梁,也成为公务人员加强政务交流、服务更广泛群众的必要媒介。四川省规定公务场合必须使用普通话的“小举措”,实则是适应发展、转变作风、以民为本的“实动作”。作为基层干部,既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头当好学习者和践行者,熟练掌握这门尽职履责的必备技能,在公务活动中规范用语,不断加强对普通话的使用和驾驭能力;更要示范带动、加强引导,主动当好宣传者和推广者,鼓励身边的干部职工主动使用普通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多方言国家,在一些方言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会讲地方话成为基层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必修课。一些基层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常说,“会讲地方话,你和群众的沟通交流就成功了一半。”疫情期间,“方言喊话接地气,土味宣传入人心”成为许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防疫宣传成效的突出表现。公众对非普通话的“喇叭喊话”不仅不觉得突兀,反而倍感亲切。可见,方言不仅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有机组成,也是区内民众聚集的“耦合剂”,更是干群沟通的“连心桥”。作为基层干部,应深入群众“取真金”,在话冷暖、唠家常中听方言、学方言,切实消除距离感、增加亲和感。以此为基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讲好“地方话”,多为基层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真正与他们打成一片,赢得充分理解与信任。
“语必关情方入脑,话须通俗才传远。”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地方话,归根到底是要说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话”、“听得进的话”。新时代党员干部应俯下身子、融入基层、建功一线,多说“暖心话”、“贴心话”、“知心话”,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为党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奉献光热。
(作者:蒋伟鑫 南京市秦淮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