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神经末梢”,加强村务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必须做到监督而有责、回归监督本位。
健全组织,激活“源头水”。部分村党组织对村务监督委员会认识不到位,组成人员推选条件和推选程序不规范,使得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机构不健全。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仅有主任一人,部分由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委员兼任;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工作变动或外出务工,但未按程序进行增补调整;有的村“空心化”严重,村“两委”都难选难留,村务监督委员会更无从谈起。应充分利用村“两委”换届契机,建立健全村务监督组织架构,积极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吸引返乡务工青年、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与科技人员等到村务监督委员会任职。
明确职责,做好“份内事”。定位精准,村务监督才能指向精确。当前由于村干部年龄大、学历低等原因,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知识结构老化,对工作职责认识不清,对于如何开展监督工作摸不着头绪。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与村“两委”人员职务混淆,身份定位不明,对监督什么认识不清,如何监督把握不准,出现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现象,村务监督工作成为摆设。要大力推进村干部专职化专业化建设,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业务培训,明确村务监督工作职责以及开展工作的方法步骤,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队伍。
完善体制,破除“中梗阻”。村务监督贵在有力有效,不留“死角”“盲区”。然而部分村务监督委员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部分成员出于人情面子的顾虑,加之对自身监督职能缺乏深入了解,怕得罪村“两委”干部或遭到群众埋怨,有“老好人”思想,不敢担起监督职责。有的村务监督委员会每年仅召开一两次会议,没有完善的运作机制,监督程序和内容形式化,监督效果不明显。应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完整体系机制,加强村务监督委员分析、监督与考评机制,消除畏难思想和种种顾虑,鼓励激励村务监督委员会大胆履职。
(作者:张杰 蒋浩 盱眙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