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民生是党的执政根基和立身之本,关乎社会稳定、民众福祉,关乎党的人心向背、生死存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把干事为民、造福于民贯穿工作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牢记于心,用实实在在的民生实绩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
兜牢民生底线,让群众过得“安稳”。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动实践。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贫中贫”“困中困”,还隐藏着返贫的“风险点”,容不得“数字脱贫”“算账脱贫”的假把式,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扎实写好脱贫攻坚的“结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稳。各级党组织要慎终如始、一抓到底,坚持摒弃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急于清零的浮躁情绪、松懈大意的麻痹思想,以钉钉子的精神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过筛子”,聚焦脱贫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实施靶向治疗、精准滴灌,切实保障脱贫不漏一人、成色鲜明。
筑牢民生防线,让群众过得“安全”。洪水肆虐、多地告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患难与共,用行动诠释“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担当,构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当前,一些地方防汛形势依然严峻,应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破除思想上“散浸点”,本着“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把各项防汛措施做实做细,筑牢民生“水位线”,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全。各级党组织要提高站位、强化责任,妥善做好灾后恢复工作,做好灾区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修复,做好对受灾群众的关怀鼓励和救助帮扶,做好企业农户灾后的及时理赔和资金扶持,以精准及时的帮扶举措为群众送上“暖心汤”,尽最大努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守牢民生红线,让群众过得“安心”。自古以来,粮食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大事,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是民生保障的硬杠杠。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疫情和洪水的冲击,农业稳定和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要摒弃靠耕地换经济发展的“竭泽焚薮”,严牢耕地红线,端稳群众“铁饭碗”,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各级党组织要立足长远、科学施策,严格遵照耕地保护制度要求,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保障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作者:刘硕 丰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