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强国之本、圆梦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历来是地方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在注重引进“洋博士”的同时,也要重视“土专家”的培养,让乡土人才真正“聚”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充分发挥他们“搞活一片产业,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效应。
耕好地、回好土,培育发达的人才根基。加大乡土人才的培育力度,才能犁出肥沃的人才土壤。要扩大乡土人才准入面,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文化技艺的传承人纳入乡土人才范畴。要把好乡土人才质量关,突出乡土人才的群众化、实用化、市场化导向,通过举办各类技艺比赛与技能培训,为乡土人才“搭台唱戏”“传授技艺”提供平台,以实战选人、以公认选人,确保选出的乡土人才群众信得过、发展用得着。要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以村(社区)为单元、以行业为方向、以业绩为标杆,通过对民间大师、高级技能人才、农村种养殖大户、非遗传承人等各类人才信息进行调查摸底汇总,把乡土人才挖掘出来、固定下来、凸显出来。
施好肥、浇好水,厚植科学的培养体系。乡土人才有专业瓶颈,也有技术天花板,建立完善一套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乡土人才培育体系是关键。要“请进来”教,也要“走出去”看,培养本土人才不仅要注重引入新理念、新思维,还要注重开拓大视野、大格局,通过里面教、外面看,让“土专家”换上“洋思路”,既坚持守正、又敢于创新。要“全方位”学,也要“划重点”钻,针对乡土人才业务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程度不一等问题,通过建立系统化、菜单化的人才培训模式,做到技能的均衡发展与特长的精准突破,实现共性知识与个性能力的交叉互补。要“一对多”传,也要“点对点”帮,充分发挥乡土人才“头雁”作用,既要通过讲堂、论坛、路演等多种形式“上大课”,又要通过现场看、专题论、线上答等方式“开小灶”,全力破解个性化难题、补足乡土人才的专业短板。
墩好苗、修好枝,撑开广阔的发展前景。乡土人才最重要的特点是接地气、用得上、贴民心。对于乡土人才的发展要给资源、更要给空间,要结合实际需求,将乡土人才培养纳入整体人才队伍建设长期规划,制定“一对一”挂钩联系服务模式,在决胜脱贫攻坚、乡村环境整治、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精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要结合产业特点,聚焦休闲观光、绿色果蔬、生态养殖、花木种植、民间技艺等地方特色产业,引导乡土人才强化产业意识、市场意识,把产业做精做特、做大做强,真正让地方产业既有“特点”又有“看点”、既有“品质”又有“品味”。要结合发展方向,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品牌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需求,引导乡土人才定向发展、靶向发力,建立科学有序的培养计划,让更多的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发光发热。
(作者:袁岱 无锡市锡山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