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之“老”,不独在年龄,还在于资历深、经验足、能力强。当前,不少岗位上的老将“独当一面”,这固然是对老将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肯定,然当其岗位发生变动时,往往容易出现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窘境,这也是岗位运转长期过度依赖一人的弊端。传好老将手中的“接力棒”,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一环。
后备人才多磨一磨。储备力量不足,老将的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短期内将难以被完全替代,未雨绸缪选好接替老将的后备军尤为关键。需进一步完善干部人才梯队建设,坚持政治标准导向、专业素养导向、道德品行导向,系统性选拔培育各类干部“胚苗”,探索“1对N”岗位储备模式,即一个岗位搭配多名储备对象,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让想为、敢为、勤为、善为的干部脱颖而出;同时鼓励储备对象赴一线实践锻炼,丰富实战经验,在综合素质上向老将看齐。
新兵上任多容一容。部分新兵上任“入乡随俗”、“邯郸学步”,一股脑儿地照搬照抄老将工作模式,不想不愿不敢去突破老将工作体系,囿于老将光环内,找不准适应自身的发展道路,这种岗位交接阵痛,让工作效率打折扣,更让老将“走不脱”。用人单位应多鼓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革新进取意识,激励新任同志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给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兵展示空间,助增斗争本领,适当等一等其成长;完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适应与创新中的失误错误,帮助克服“怕出错”心理。
业务知识多写一写。科室间、部门间缺少工作交流,日常像隔着“毛玻璃”看对方——只见剪影却看不清工作实质内容,彼此工作比较陌生,老将调走后,岗位磨合积淀的实践经验随之带走,传承无门,待新兵接手时“两眼一抹黑”,缺乏引导也无从下手。工作的接续与推进不应仅依靠眼观耳记、口口相传的方式,还需尽可能避免“个人驱动”,更多地依靠“制度流程驱动”,将平时工作内容书面化,并形成岗位说明书,促进工作内容透明化,工作流程具体化,职责落实制度化,工作成果共享化,指引接任同志更快融入岗位,帮助老将减少工作调动的后顾之忧。
(作者:孟倩文 南京市建邺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