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3 20:1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磊  
1
听新闻
组工e评|基层引才需“扬长避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近期,中办也印发了《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对基层人才引进和培养做出了顶层设计。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前景美、产业旺、政策好、待遇高,是集聚人才的源头活水。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受制于“区位劣势”“竞争短板”和“供给瓶颈”等现实困境,在“真金白银”上难以拿出特别诱人的筹码,更不可能依靠生硬的行政命令和单纯的思想动员吸引人才,这就需要当地党委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通过扬长避短,多在自身优势上动脑筋、想办法,方能吸引人才“竞相来投”,避免人才“来了又走”,促使人才“安家落户”。

  可以看到,基层一线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但这也意味着这些地区发展提升空间比发达地区更广阔,国家扶持力度也比发达地区更大,更能为广大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当地党委政府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坚持“眼睛向下”,把招才重点从“顶天”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领军团队向“立地”的科教文卫专业人才队伍、乡土人才队伍、技工队伍转变,依托本地自然人文资源和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为人才打造建功立业的平台,用好用活国家优惠政策,构建起相互协同的支撑体系,让人才术有专攻、展有所长,为保护和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基层一线不断努力。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优秀人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不仅对基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更是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锻炼。离群众越近、条件越艰苦、环境越复杂,越是成长成才的“沃土”。当地党委政府要优化培养方式,多把人才放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矛盾化解的第一线、绿色发展的最前沿进行实践锻炼,让他们多一些“应接不暇”“濒临极限”的体验,多一点“热锅上蚂蚁”一般的经历,通过在“急、难、险、苦”的环境中磨练,让人才在接地气、察民情中强化宗旨意识,在排民忧、解民怨中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学做互进、德才相长,汇聚促进基层发展、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作者:王磊,单位:盐城市委组织部)

标签:
责编:孔婧
上一篇
下一篇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