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地评线】听·见|手一抖“先用后付”?开通岂能“静悄悄”
2024-10-26 18:15: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非文

“双十一”购物节正如火如荼,手机支付为我们网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风险。近期,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最近都在不知不觉中开通了电商平台的“先用后付”功能,无需刷脸、无需输入密码就能直接下单,没留神就“0元”拍下了商品。在连续收到多条扣款短信通知后,才惊觉这项功能。而如果不想使用此项功能,关闭通道则非常隐蔽、难找。

“先用后付”,顾名思义,就是先使用、后付款,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其初衷或许是为了给消费者更大的试错空间,降低支付门槛,让购物变得更加流畅和便捷。那么,这看似贴心的设计,为什么反而让消费者感到困扰呢?

“不仅是先用后付还有免密支付,这些东西就是想让我们花钱无感”“这个真的,无意中用了都不知道,后面没有及时付款,给我算逾期了”“我爸就被平台自动开通了先用后付,等到收到货了才知道自己下了单,然后他还不会退货,家里经常因为这个事吵架”……从网友的吐槽中不难发现,先用后付、免密支付、极速付款等便捷支付方式,并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多少愉快的消费体验,反而掩盖住了大家的知情权,还容易造成冲动消费。对很多老年人和儿童来说,常常会误操作下单还浑然不知,给家人带来不小的麻烦。

对于自控力不强的消费者而言,极简的购买流程更是给了一种“花钱无感”的错觉,让购买欲望不断膨胀。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感慨:“好像平台的手,伸得特别长,已经不需要我主动打开钱包了。”然而,下单时有多痛快,还款时就有多痛苦,扣款虽迟但总会到,不健康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往往让人入不敷出。倘若消费者未能及时注意到扣款通知,或是对“先用后付”功能不了解,很容易拖欠还款,增加不必要的利息支出。

更为糟糕的是,“先用后付”不仅仅是首次开通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后续购物过程中都会被自动勾选,默认使用。当消费者意识到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希望关闭该功能时,却发现关闭通道异常隐蔽,难以找到。

稍不注意就“一键开通”了,取消却需要“九曲十八弯”,这无疑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要求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服务。这对经营者合法依规地提供先用后付、免密支付等功能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正如很多网友所希望的,监管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加大监管力度,可以采用约谈、调查、公开通报等手段,对违规的平台和商家依法处罚,以促进整个行业的自我规范。同时,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对消费者来说,使用“先用后付”更应量力而行,开通之前需仔细阅读相关条款,了解功能的运作机制和可能对账户造成的影响,并且养成定期查看交易记录的习惯,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作为家长,也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这项功能的监管。同时,对于平台的不当行为,消费者也应勇于质疑和投诉,推动电商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想说的是,电商平台想要赢得客户、促成交易,应当在产品品质和口碑上下功夫,而不是利用技术手段,“静悄悄”地“帮”消费者开通先用后付。如此偷偷摸摸,只能行而不远。

标签:开通;电商;下单
责编:邵文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