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地评线】听·见丨杜绝校园欺凌,需要帮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024-04-01 18:42: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新江苏评论员 苏新宇

最近,多起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事件被置于公众视野,再次敲响警钟。据媒体报道,为应对潜在风险,各地陆续有学校在厕所等容易发生欺凌的地点安装“智能语音警报”装置。据称,这些装置能够通过捕捉求救声、谩骂声或殴打声等关键信息,启动警报系统,并及时通知老师或相关责任人进行干预。

这一做法很快引发网友热议。一些网友积极评价此举,认为其充分利用了技术手段,有助于在欺凌行为发生的初期便及时发现并介入制止。但更多的网友则坦言,单纯安装报警设施可能“治标不治本”,“设备替代不了学校管理,加强道德教育才是根本”,或许“只会让欺凌者换一个地方”。

近年来,随着校园欺凌事件屡屡被媒体曝光,社会各界普遍形成一个共识:发生在未成年人之间的殴打、辱骂等行为绝非儿戏,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校园欺凌行为说“不”。可以说,学校、家庭、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范校园欺凌行为,治理的合力正逐步形成。但即便如此,欺凌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正如专家学者所分析的,校园欺凌治理之所以困难重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校园欺凌行为本身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受害学生在遭受欺凌后,出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而是选择默默承受。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在厕所等“监管盲区”引入防欺凌装置,借用新设备把校园里“隐秘的角落”置于阳光下,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技术尝试。而这个尝试,其实更多的还是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一种威慑力量,即向欺凌者传递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会受到惩罚”的警示。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防欺凌装置并非根本解决之道,要杜绝校园欺凌,最为关键的是孩子们的道德养成。引发校园欺凌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欺凌者在思想上往往存在共性:对法律知识的无知和对他人生命的漠视。欺凌者往往不了解或忽视自己的行为可能会触犯法律,甚至认为欺凌行为顶多是被校内老师批评一顿,没什么大不了。这种法律意识的淡薄使得他们在实施欺凌行为时缺乏必要的约束和顾虑。

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更好地携手和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手段,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法律教育,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和尊重他人的品质,帮助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对于露出苗头的“问题学生”,则要一对一“对症下药”,加强预防教育,切实防范校园和校外欺凌的发生。

学校安装防欺凌警报装置,希望这个尝试能取得积极成效,为校园治理提供技术支撑。而治理校园欺凌终究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多做“人”的文章,用温情和友爱浇灌孩子们的心田,让“团结”“友善”“互助”成为孩子们受益终生的财富。

标签:校园欺凌;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
责编:孙晟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