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新江苏评论员 文心衣
当人们还在热议职场“35岁现象”的时候,谁承想,抗衰老都要提前到18岁了。“抗衰越早越好”“18岁之后就要抗衰”……这些一本正经贩卖容貌焦虑、年龄焦虑的内容,来自不少医美机构打出的广告。这也在网上引发持续热议。
可别小看这类营销话术的力量,它们称得上是催生医美乱象的直接诱因。
近日有媒体报道,当下很多医美机构将年龄与医美挂钩,低价吸引年轻顾客,多重话术诱人下单。从曾经的“美甲、染发、种睫毛”到如今的“超声炮、热玛吉、玻尿酸”,医美行业的选择越来越丰富。然而,部分医美机构在宣传时大肆贩卖“容貌焦虑”,人为发明“初老”概念,鼓吹“抗衰越早越好”,引诱年轻群体盲目选择医美消费。
医美营销无孔不入,也加剧了不少人的“颜值焦虑”。在小红书上搜索“抗衰”,能查看到80余万篇笔记;在微博上,抗衰的话题下有23.7万讨论和2.9亿阅读;在豆瓣,名为“豆瓣医美抗衰小组”的组内共有近700名组员,“抗衰老”小组则有近900名组员。铺天盖地的医美营销攻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年轻小伙伴的心智。
医美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迎合了许多人渴望“变美”的需求。《中国医美行业2023年度洞悉报告》显示,受访的医美潜在消费人群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75%;25岁以下人群中,29%计划在2023年增加医美开支或尝试更多项目。正是因为年轻小伙伴们在容貌消费上的接受度更高,也愿意多方面了解并尝试新事物,医美机构将目光“锁定”这部分人群。为抢占市场扩展客流,部分商家无视医疗常识和消费者真实需求,无底线推销产品,还有一部分不良商家试图以次充好、浑水摸鱼。凡此种种,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给消费者带来了消费风险和安全隐患。
应该清醒认识到,医美说到底还是医疗项目。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规定,医美不得以广告形式对其诊疗效果作保证或承诺。不加说明地宣传“抗初老”,也容易被理解为在医美项目的名称与效果之间画了等号,显然属于违规行为。与此同时,整治的难度也不容低估。在网上以“种草”的名义宣传医美项目、伪装成与机构无关的“个人体验”,不仅消费者无从取证,商家在事后也容易撇清关系。整治医美乱象,得从整治贩卖焦虑开始,更应严管误导宣传的产业链条。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加大医美科普的力度,为医美消费者扫清求美路上的认知障碍,培养多元化的社会审美氛围。
对“疯狂”的医美宣传,给过热的市场泼一盆“冷水”,很有必要。当然,医美也并非洪水猛兽,关键是要运行在合适的轨道,为真正有需要的顾客提供精准合适的服务。只有呼唤更专业、更透明的市场环境,真正替消费者着想,方可实现长期的共赢。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无论如何,向年轻群体贩卖容貌焦虑和兜售颜值幻想,甚至将手伸向校园,鼓吹经济尚未独立、思想也未成熟的学生群体过度消费,这样的歪风邪气应予以抵制。而正值最好年华的Z世代,并不缺少寻找人生自信的途径与方式。与其偏信虚假宣传花钱又伤身,不如学会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通过均衡饮食、运动生活、心理调适、社交互动来打破衰老的焦虑,享受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