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240905172527.jpg
【地评线】听·见︱学院变大学,内涵怎么升?
2023-11-09 20:35: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拟同意设置的8所本科高等学校(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新江苏评论员 江一苇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同意设置8所本科高等学校。值得注意的是,这8所高校中有3所直接从“学院”更名为“大学”,2所学校在高等专科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大学。从“学院”到“大学”的名称变化引来公众关注,也让高校“改名风”重回人们视野。

高校能改名,也意味着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条件都有了大幅提升。

实际上,国家对高校命名有着严格规定,“学院”和“大学”在教学软件与硬件层面也有不少差别。比如在办学规模上,学院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5000人以上,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则在8000人以上且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总数的5%;师资力量上,学院研究生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比不低于30%,而在大学,这一比例超过5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更要达到20%以上。此外,在学科专业设置数量、教学水平评估和办学设施等方面,大学都要比学院更严格。因此,能从学院升为大学,也是对学校过去办学成果和科研水平的肯定。

除了硬性条件达标,高校想改名也有现实原因。根据教育部信息,我国目前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820所,其中本科院校1275所,高职(专科)院校1545所。想在上千所高校里获得关注度不容易,尤其在教育资源分配并不均衡的背景下,部分地处偏远省份的学院很容易成为大众视线里的“小透明”;又或是在高校数量众多的地区,学院竞争力被削减,也容易“淹没”其中。再加上地方学院的社会曝光度有限,部分人首先会看校名形成第一印象。“学院没有大学好”“带有‘省’的学校肯定比‘市’的学校强”等片面认知与刻板印象出现后,学校的招生、人才引进、项目落地、就业率都会受到影响。

受此影响,改个名字就能提升学校的社会评价,甚至从“学院大军”中突围,或许会有些效果。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高校改名热度不减,仅2023年全国就有超过30所学院改名。而除了改名“大学”,还有院校在校名前加上省份,希望冠上一省之名来增加学校的含金量。

校名,作为一所高校向外展示的直观名片,的确能影响人们对院校性质和办学特色的判断。高校改名既有办学实力的提升,也有基于现实的调整。但有一点,改名不是院校发展的最终点。一所高校,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建设提升,最想要的是壮大教学和科研实力,拥有实打实的成果。诚然,部分院校通过改名带来了利好和认可,但想以一个名字推动办学水准产生质变,恐怕也是难以真正实现的。否则,那些打着“大学”名号的野鸡大学也不会成为众矢之的。院校想要走得更远、站得更高,最终还得把力气用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等刀刃上。

通过高校改名这一事,我们也能得到启示,资讯手段发达的今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高校的机会,不妨多看看院校信息,多点开学校主页查看。有些院校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研究,即便没有“大学”之名,也不妨碍自身的独特与优秀。在院校名字这一事上,不光高校要多些平常心,我们也要多些评价的角度与肯定的赞赏。

标签:
责编:喻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