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图片来源:新华日报
新江苏评论员 苏新宇
双节临近,你有没有统计这个假期你要参加多少人的婚礼?
又到了一年一度亲朋好友扎堆结婚的日子,婚礼请柬也是如期而至。有网友数了数自己收到的婚礼请柬,发现八天假期里已经有七个朋友邀请她参加婚礼。作为一个刚参加工作的“00后”,她在为好友感到开心的同时,对于成堆的请柬也感到很无奈,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个帖子,标题是“国庆8天假期7个朋友结婚,工资直接打他们卡上吧”。这篇帖子引来许多经历相似的网友在评论区倒苦水,有人调侃“‘十一’一到,一月白干”,有人抱怨“刚参加工作就要给同事份子钱”,还有人庆幸“好在朋友少,不用随礼”。
良辰吉日,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新人们送上祝福、见证幸福的开始,本是一件令人充满期待的乐事。但要不要给份子钱,具体给多少却让刚刚步入社会的“小白们”感到困惑。“给少了不好意思,给多了自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美好的祝愿变成了负担,送者需费脑筋,收者需还人情,来回之间尽是人情世故。扎堆给出去的份子钱也摇身一变成了“钱包刺客”,让人脸上笑、心里苦。
事实上,“婚丧嫁娶”中的份子钱已是由来已久,除了保持亲友间的感情联结外,在过去,这样的人情往来还有着互帮互助的意义在。不富裕的邻里乡亲共同出资把家里的大事办好,从这个角度看,份子钱的出现和存在也似乎有着其现实需求。
但时至今日,份子钱“众筹”的色彩已然淡化,渐渐失去了当初“有事大家一起出力”的意义,更多的是“面子”问题。于是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份子钱的金额也是水涨船高,原本单纯的习俗被攀比功利之心绑架,让宴请双方都倍感压力,也助长了大办酒席、推高婚礼成本的奢侈风气。
网友们争议的焦点折射了社会对于份子钱的普遍困扰,要想让份子钱回归本质,减轻送礼人的负担,首先需要转变思想观念。
现实生活中,其实有不少地方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尝试。几年前,一篇题为《国庆结婚份子钱地图出炉!我只服广东人!》的文章走红网络,详细列举了全国各地的婚礼份子钱价格。相比于其它地方动辄上千元的份子钱,广东的份子钱竟然只有200-300元。在顺德,很多人甚至一分钱不收,红包折个角代表受礼,然后马上原封不动地还给客人。浙江的一些年轻人发明了“份子钱抵用券”“礼金互免卡”,相互约定用券抵消份子钱……
美好的情谊无关金钱,如此淡化份子钱金额,既不失喜庆,又让宾主双方免于金额攀比的困扰。当亲友间的交往回归情感本质,人情债的烦恼自然也就烟消云散,这有助于整体社会风气的净化,也符合当下各地政府部门正在大力倡导的婚礼新风俗。
说白了,份子钱不是面子钱,理应回归本真,去除高额份子钱的“面子”,看见心意祝福的“里子”,多一些量力而行,少一些人情世故。毕竟,婚宴不是攀比和表演,共同见证与诚挚祝福才是最可珍惜的。